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從去年疫情開始,各國為控制疫情,警戒提升,甚至封城,降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社交活動,但同時也發現人們使用交友軟體的比例升高,且願意為使用軟體來付費,甚至有極大一部分的使用者在疫情前並沒有使用交友軟體的習慣。顯示雖因疫情關係降低了人與人見面的機會及社交活動,但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需求一直是存在的,只是轉而用不同的形式呈現。

使用交友軟體來認識可能的另外一半,聽起來似乎是疫情期間不錯的人際連結方式,只需要有手機及網路,也能了解對方,認識彼此。但使用交友軟體還是有許多須注意的地方:

(1)多元選擇帶來的錯覺:有研究顯示對某些人來說在網路上瀏覽個人檔案,一旦配對成功,就能與他人聊天,如此的方便,可能會讓人的擇偶條件變高,只要對方如果不是「理想型」,就直接拒絕,換下一個配對的對象。

(2)難以確認個人資訊是否正確:雖然現今交友軟體都已經要求提供個人資料,但還是有可能因為在聊天視訊的過程中感覺不錯,覺得對方是一個值得發展關係的人,真的在一起之後才發現原來對方所說的事情,都是誇大呈現甚至有所隱瞞,但這時可能因為雙方都已陷入關係中,而難以脫身。

(3)被拒絕的挫折感:比起在現實當中,在網路上被拒絕的次數一定更多,對方很容易已讀不回。因此在使用交友軟體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懷疑自己想法,覺得自己不夠好,而有挫折感。

雖然使用交友軟體時可能有這些情況發生,但在這個網路普及的時代,使用網路認識他人已經成為人際交流的方式之一,甚至有研究預估即使疫情結束,使用者應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故如果不想在使用交友軟體時迷失了自我,情緒容易受到影響,在使用之前先對自己有透徹的了解,並對自我有一定的信心,同時也不排除在現實中參與社交活動,依舊保持人與人實際的相處方式,也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適合自己也願意共同發展關係的另一半。

文/沈晏羽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