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供需失衡導致原物料價格不斷攀升,相較於疫情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從9%到98%不等,但從2020年4月低點至今年5月,最高漲幅則是原油,高達291%。原料漲價讓中國家電業者苦不堪言,許多中國家電製造業默默吸收成本,加上議價能力弱勢,使他們面臨「訂單越多,虧得越多」的困境。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受原物料上漲影響,許多中國家電業者身處壓不下成本,又無法抬高售價的困境。由於中國並非大宗商品供應國,身為「世界工廠」中的製造業在將原材料轉化為終端消費品的同時,也默默承受著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壓力。

報導指出,原料漲價的壓力除了直接作用於企業資金端,更擠壓了利潤空間,讓一些製造業陷入「訂單接得越多,企業虧損越多」的尷尬境地。

家電業者以製造冰箱隔溫層的重要材料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俗稱「黑料」)為例,指出「黑料」2020年7月時的價格落在1.4萬元/噸,年底時每噸已經突破2萬元,進入2021年後更一度達到2.5萬元/噸左右的價位。以一台常規雙開門冰箱為例,每噸「黑料」的價格上漲1000元,最終成本便會被推高30元,若以目前「黑料」的價格來看,每台冰箱的成本會增加7、80元,因此僅是「黑料」漲價就足以置冰箱行業於死地。

然而,業者指出,漲價的不只有「黑料」,塑料、壓縮機,或是包裝用的紙箱、泡綿都在漲價,計算過後從2020年7月至今年5月,冰箱、冷櫃成本上漲約25%。

寧波市家電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偉定指出,冰箱行業確實受到上游漲價的影響較為明顯,因為其使用的原材料種類較多,但其他類型的家電其實也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某家電業者就表示,電風扇各類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都接近50%,使得電風扇成本上漲30%。

家電業者指出,從今年3月起,幾乎每個星期原材料供應商都要漲價一輪,尤其夏季對家電產品需求旺,企業紛紛搶購原料,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更助長原料漲價。

上海有色網大數據總監葉建華認為,供需錯配是導致價格飆漲的原因之一,由於身為供應國的國家大多屬於開發中國家,從疫情中恢復速度較慢,而需求國大多恢復較快,因此需求遠大於供給。

有業者就指出,外銷訂單已經滿到年底,出口額不斷成長,但原材料價格上漲,疊加匯率與海運費用上漲的因素,很多訂單可能不做比做更好,做了反而虧得更多。

另一方面,雖然家電業者試圖提高產品價格,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但漲價幅度往往跟不上成本上升的速度,業者表示,每次都只能上調兩三個百分點,必須跟客戶慢慢磨,甚至有些品項的售價已經難以為繼。

報導指出,家電業提價幅度有限,更多時候還是受制於下游客戶的接受程度,特別是面對國內的經銷商時。業者指出,與國內經銷商簽訂的銷售協議往往有戰略合作的味道,一份協議簽好後對方按照銷售節奏定期向企業進貨,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要調價,經銷商往往會不斷拖延,「不能隨便調價,談不好就會談崩。」

葉建華解釋,所有大宗商品的產業鏈結構都是金字塔結構,上游只有少量企業掌握資源,但是因為中國是製造強國,下游加工、深加工環節產能處於過剩的狀態,在產業鏈中供小於求的結構也使得下游議價能力有限。

業者表示,在冰箱、洗衣機這樣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企業不敢貿然漲價,因為擔心會對銷量造成影響,且為了員工生計,即便訂單虧損還是要硬著頭皮做,他們能做的似乎只有等待原料價格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