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疫苗難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出疫苗施打順序,提供給「最需要」的民眾施打。不過,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天(16日)以「在死神面前,有一些人比你我更加脆弱」為題,呼籲盡快將脆弱的長者族群順位上移,優先保護讓生命脆弱性高的國民。
邱顯智表示,疫苗開打以來的這段期間,特權插隊、順序一再調整、類別定義模糊的亂象層出不窮,誰應該先打?誰應該後打?挑動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邱顯智提出數據,到上週五為止(6/11),COVID-19在台灣已經造成385人死亡,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306人,占了全部死亡數的八成(79.5%)。65~74歲的確診死亡率是6.62%,75歲以上的確診死亡率,更是高達20.12%。指出疫苗應該優先施打「高死亡率的年齡層」以及「醫療衛生工作者」,這個原則在WHO的指引表述的相當清楚。
邱顯智再舉出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的「當我們討論『誰先打疫苗』時,必須先正視結構性暴力」、2020年10月20日WHO發布的「世衛組織免疫戰略諮詢專家組在供應有限背景下優先使用COVID-19疫苗路線圖」文獻,與英國、日本、南韓等國家根據不同的在地參數所推算出的模型。同樣將高齡者、高齡者的照顧者、醫療衛生工作者列在最優先的幾個順位。
邱顯智回過頭來檢視台灣,以「獨步全球」來形容;直接點出「75歲以上長者,排序第6」的事實,指出除了醫護、急救人員(救護、消防、警察)、照護機構及人員,還有許多群體,排在年長者的前面。再依指揮中心公布順位逐一檢討:
第一類:醫事人員
沒問題,很明確
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昨天指揮中心說,第二類下已造冊人數,已經達到16.2萬人。在這之中,「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到底包含哪些機關?各有多少人?那些層級以上才算是「重要官員」,至今外界一無所知。
今天副指揮官陳宗彥說,中央重要官員3300多人,包括總統府、中央部會、指揮中心第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地方重要官員4100多人。
第三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接觸人員。包含國籍航空機組員、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館、港埠作業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第四類: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第五類:機構、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及洗腎者
多在各國最優先順位的照顧者,竟然排到了第五類。更不要說,有沒有包含占台灣家庭照護者六成數量的家事移工,猶未可知。
第六類:75歲以上長者
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
邱顯智直言,這些排序屢經調整,原理原則為何?有沒有模型評估?不清楚。為什麼65歲至74歲的長者不見了?為什麼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不見了?沒有解釋。
邱顯智認為,特定人員順位往前不是不行,但一定有明確原因、具體範圍、清楚造冊,特別是屢屢引起爭議的第二類,否則如何以昭公信?並引用林達檢察官所言:「中央所訂優先類別看似明確,實則充滿灰色地帶,加上造冊程序闕漏,等於倉門洞開。前面優先類別若持續「放寬定義」,不斷「自我膨脹」,不同行業階層相互嫉妒仇視,老年優先施打年齡持續「調高」,如此不公,恐將造成民間嚴重撕裂,未來要如何重新團結?」
邱顯智表示,每一個國家的疫苗優先施打順序,有其社會疫情狀況與本地的背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原理原則要清楚,分類造冊要明確。期盼指揮中心在擬定疫苗整體政策時,千萬別忘了疫苗對轉重症群死亡的保護效用,盡快將脆弱的長者族群順位上移,特別是75歲以上的長者,優先保護讓生命脆弱性高的國民。最後呼籲:「畢竟在死神面前,他們比我們更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