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未見降溫,施打疫苗被視為抗疫自保終極手段。從前立委搶打疫苗後,接連爆出前縣長、議員、顧問、副發言人,到特定診所「志工」一干人等,都被稱為「特權」。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部電影,2009年上映、現在有時還會在電影台重播的科技災難片《2012》。

片名當然是根據沒實現的瑪雅預言而來;故事結構是太陽系行星排成直線,進而引發太陽爆發、地球板塊錯動崩潰,地裂、海嘯、火山噴發各式天災一起報到,人類文明陷於滅絕之境。在此之前,世界主要國家元首打著「在毀滅來臨之前救他們能夠救的人們」的理想,在中國西藏的卓明山谷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龐大工程,取自聖經「諾亞方舟」寓意,建造了4艘「方舟」。

當然,4艘方舟不可能承載世界所有人口,於是「為了保證人類種族的延續」而選擇生育基因較好的人,可以登艦上船;另外,為了造艦的龐大經費,以1張票10億歐元的天價,讓超級富豪有活命的機會。此外,世界主要國家元首和行政團隊,也是「天選」之人。

故事裡有4個角色鮮明的人物:主角一個失意的科幻小說作家兼司機,代表一般普羅大眾,用盡一切努力搶救自己和家人;第二個是白宮首席科學家,想拯救所有人的崇高道德主義者,卻連要救共同預言災難的印度科學家都辦不到;第三個角色,俄羅斯億萬富豪金錢萬能代表人物,以高價為自己和兩個孩子買下船票,棄一路幫助自己的飛行員、情婦不顧;最後一個:典型政客,為人自私、不顧其他人死活的白宮幕僚長。

因為船位有限,無法容納所有想擠上船活命的人,加上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人性論」,所以能拍成了電影。若是套用柯P談疫苗「若是足夠就不會偷打」的邏輯,那電影可能就拍不成了。

就打疫苗這件事而言,什麼叫做特權?除了第一線醫護警消之外,都可以質疑為什麼○○○比我先打?○○○對社會的貢獻有比我多嗎?所以○○○是「特權」。甚至,醫護警消群體也還可以爭:他是內勤坐辦公桌的,為什麼他先?他根本接觸不到染疫者,為什麼他先?這就是共產黨說的「階級鬥爭」。

台北市內湖區壹電視傳出一攝影師猝死後被確診染疫,北市即安排員工接受快篩;工會、立委、NCC均發聲盼將第一線媒體工作者納優先接種疫苗名單。 圖:張良一/攝(資料畫面)

新聞工作者說他們在第一線跑新聞,接觸不特定人士有潛在危險,所以應該先打;法警說警察列優先施打順序,但他們也要接觸嫌犯、家屬,所以應該也要施打;行政官員要維持社會運作,貼身幕僚、同住近親可能帶來染疫危險,所以也該先打。那請問環保清潔人員、水電維修人員、交通運輸人員、市場銷售人員,那一個不該優先施打?

以購買疫苗這件事,專欄作家林宜敬就曾指出,製作疫苗的國際藥廠都是商業公司,商業公司通常都是唯利是圖,唯利是圖並不是他們的罪惡,而是他們的職責。當市場上的疫苗大缺貨時,藥廠們一定優先把疫苗賣給出價最高,而且訂單量最大的客戶。這就是用「錢」砸出來的特權。

而正因為人性的趨吉避兇,在面對生死、利害時,「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沒有關係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成了「潛規則」。當然我們不能放任這種潛規則肆無忌憚,甚至成為除罪的藉口;所以必須有所規範,這也就是指揮中心必須訂出疫苗接種順序的原因。

再回到電影《2012》,白宮幕僚長在總統未撤離的狀態下,成為美國方舟的指揮官;與充滿人道主義的首席科學家認為空間足夠應多收留難民的看法,多次產生爭執摩擦。胖胖的幕僚長的確看來自私、不顧他人死活;但平心而論,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他的職責應該是確保整體方舟的安全。如果收留超過艦載容量的人員,恐造成食物、飲水等維生物資的缺乏,屆時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內部問題。

以此看來,疫情指揮中心當務之急該是如何爭取足夠的疫苗數量,讓民眾足夠打、安心打,讓台灣這條「方舟」維持、恢復穩定正常。至於那些利用疫情之亂大搞階級鬥爭的政客們,請搞清楚那是「傷人七分,損己三分」的七傷拳,老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是不報,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