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三級警戒下餐館禁止內用僅能外帶,間接使美食外送頻率提高。消基會今天(14日)召開記者會,「為吳柏毅和傅邦達兩位外送員請命」,希望能讓美食外送員列入疫苗接種的優先施打名單。

外送員施打疫苗順位應提前

根據6月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新的優先施打對象表,並未見到討論已喧囂塵上的外送人員。消基會呼籲,應該還是要納入外送人員和宅配服務人員,因其工作範疇中,與民眾接觸的頻次並不會少於第二類的「維持防疫量能-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或第三類「高接觸風險工作者」。此外,消基會也呼籲中央重新思考施打對象的順序,重擬一份讓所有從業人員與民眾真正安心的疫苗優先施打對象措施。

據報載,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新的優先施打對象表中可以看到7大類接種族群累計353.5萬。由於我國目前到貨的疫苗是212萬劑,雖中央分配疫苗給第7類軍警、教職員、運輸倉儲業,但疫苗的短缺使他們依然排之在疫苗接種之外。

國內目前美食外送從業人員數逼近88,000人,消基會呼籲除了優先施打疫苗之外,也請業者規劃每日(定期)快篩機制,以確保從業人員和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商品流動, COVID-19病毒也亂竄  外送員安全堪慮

世界衛生組織(WTO)研究發現COVID-19病毒會在數小時至數日之間停留在包裝材料,在塑膠或紙可存活 4~5 天。而2020年11月19日,中國大陸抽查幾項冷凍食品,結果在從阿根廷、法國、印度進口的肉品外包裝上,都驗出COVID-19病毒陽性反應。後來,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等國際組織申明,目前尚無證據顯示COVID-19病毒會透過食品傳播,且無透過食品或其外包裝感染新冠肺炎的實例;但疫情指揮中心提醒,如果民眾收到境外包裹,擔心包裹上殘留COVID-19病毒,可以噴酒精消毒降低風險。

而物流過程,商品包裝上難免沾附口沫,令人擔憂是否傳染COVID-19病毒,消基會也建議倉儲、物流業者在最後打包的程序上,可以再噴灑酒精做最後一道滅菌消毒工作,保障外送員和消費者的安全;而消費者將商品帶進家門之前,也可以在商品外包裝再噴灑一次酒精,這樣的雙重消毒工作,比較能確保家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