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中國 5 月份出廠價格以 12 年來最快的年度速度上漲,這突顯了決策者正試圖重振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全球通脹壓力。
根據《路透社》報導,投資者越來越擔心疫情大流行的刺激,可能會加劇全球通脹,並迫使央行收緊政策,從而可能抑制復甦。國家統計局(NBS)週三表示,隨著價格從去年疫情大流行的低點反彈,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上漲了 9.0%。國家統計局表示,5 月份的 PPI 上漲——這是自 2008 年 9 月任何一個月以來最快同比漲幅——受到原油、鐵礦石和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路透社的調查的分析師此前預計 PPI 將在 4 月份上漲 6.8% 後上漲 8.5%。
通脹數據公佈後不久,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將密切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上調價格預測,維護市場秩序。華寶信託首席經濟學家聶文表示:「令人擔憂的是,PPI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徘徊在較高水平,如果中下游企業無法消化更高的成本,這將給全球經濟帶來麻煩。」但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沒有任何動作,原因可能是PPI 的飆升尚未顯著影響消費者。
渣打銀行中國高級經濟師李煒認為,市場可能低估了中國的通貨膨脹風險,今年通脹上漲幅度可能大於市場預期,持續時間可能長於市場預期,PPI上漲的動能可能要持續到四季度,高點也在四季度,預計會超過9%。有一些跡象表明,面對本已緊張的利潤率,中國工廠正在將更高的原材料成本轉嫁給海外客戶,這可能會加劇全球通脹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