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彭博社》近日在報導中針對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所進行案例的「校正回歸」提出質疑,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彭博近期似乎都帶著墨鏡來看台灣,他指出,校正回歸案例全球皆曾發生,非台灣獨創,並進一步指彭博近來的報導都相當看衰台灣,偏向負面,包含先前質疑台灣晶片供應鏈以及缺櫃將影響台灣諸多產業,他提到,高盛看台股目標高點19000,看法好像就比彭博來得樂觀。

《彭博社》認為,校正回歸削弱官方公信力,台灣政府修正新冠病例數,使未來疫情發展更加充滿不確定性,認為持續修正的病例數,將使民眾質疑政府追蹤病例的能力,以及質疑政府能否迅速掌控篩檢狀況,更讓民眾擔憂未來幾天的確診數字,只會持續上升。甚至稱台灣拒買中國疫苗,將自己陷入無疫苗可打的窘境,將衝擊全球晶片產業。

事實上,「校正回歸」病例數,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皆曾發生,新冠病毒檢測本身即需耗費一定時間,且數據一層又一層向上通報,過程中多有延遲狀況,包含英、美等國在內,多國皆曾將確診數據「回填」的案例。

對於《彭博社》的質疑,謝金河認為近來的《彭博社》,似乎戴上了墨鏡看台灣,他指出,今年以來,彭博對台灣的報導似乎都偏向負面,例如,最早曾說,台灣過度依賴半導體產業,會像當年的荷蘭,一個產業獨好,其他產業陷入困境,台灣會得到荷蘭病,但台灣其他產業這一年來都有不錯的表現,台灣似乎沒有得到荷蘭病。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彭博社》後又報導缺櫃嚴重,威脅全球經濟,台灣受到影響的有汽車零組件,工具機,塑化,紡織,這兩天,彭博又說台灣疫情升溫,全球晶片供應瀕臨危險,經濟的不確定性,加上美歐日增產,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主導地位可能逆轉。這些都有主客觀因素的依據,可以討論。

謝金河認為,台灣是不是因為拒買中國疫苗,才會造成沒有疫苗可打的窘境?這有討論空間。另外,校正回歸是把篩檢的確診病例歸到原來的日期,這樣做,也許有理說不清,但可以讓大家比較好判斷疫情發展的趨勢,這是個數字的問題,但不同黨派的人就會出現完全迥然不同的看法,彭博的報導也有被討論的空間。

謝金河表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偶爾會遭遇風浪,像這次疫情失控,是大家都掉以輕心了,這一段時間國旅大行其道,喜宴照常,還有特種營業,這次疫情又給台灣一次考驗。遇到問題,只有全島一命共同面對問題,天天口舌相爭,對台灣不會有什麼幫助。這次台灣缺水,缺電,再加上疫情擴散,這是天降大任給台灣人民,這幾天大家自動封城,台灣人民展現智慧,他相信可以渡過危機。也許彭博資訊也可以換副眼鏡看台灣。

最後,謝金河提到,今天高盛看台股目標高點19000,看法好像比彭博來得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