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美貿易戰之後,又爆發了美國前總統川普口中的「中國病毒」(新冠肺炎),讓美國人仇中的情緒無限蔓延。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拉「台」抑「中」成了持續的政策,重用台裔美國人也成了拜登政府的特色,拜登新內閣中,具有濃厚台灣背景的官員,就最少有4位,這種現象也讓中國媒體與情治單位感到緊張。

4月底,白宮公佈了新一批政府官員提名名單,其中有兩人令臺灣輿論頗為興奮:徐若冰盧沛寧。前者有望成為五角大樓史上級別最高的亞裔文職官員,後者被提名為負責管理與改革事務的美國駐聯合國代表。

徐若冰在上月底被拜登政府提名為國防部負責研究與工程事務的副部長。工程師出身的她,曾長期在雷神公司等軍工企業任職,在科技研發領域經驗豐富。徐若冰曾在歐巴馬政府期間擔任陸軍部負責採購、後勤與技術事務的助理部長。

徐若冰10歲之前都在台灣生活,在美軍任職時,曾負責美台空軍軍售案。她的祖父徐康良為台空軍中將,曾任空軍副總司令。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召委趙天麟說,徐若冰是非常重要的象徵,「代表對女性、亞裔的尊重,並且是對臺灣在某種程度上更大力度的支持」。

盧沛寧也在4月底的拜登政府新提名名單上,他的父母出生于大陸,後到臺灣生活,上世紀50年代赴美留學後在馬里蘭州定居。盧沛甯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同學,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曾任白宮內閣秘書長,2014年被提名為勞工部副部長。

此外,在拜登政府內閣成員中,美國貿易代表戴琦也備受媒體關注。她掌管著至關重要的貿易事務,同時,其臺灣移民後代的身份令外界十分在意她對中國的表態。

戴琦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取得學位,曾經有過在廣州生活且在中山大學教授英語的經歷。

2007年至2014年,戴琦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任負責中國事務的貿易執法首席顧問,其間處理過美國在世貿組織對中國提出的爭端訴訟。2014年至2021年,戴琦在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擔任首席貿易律師,其間推動民主黨支持《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

在中美貿易議題上,戴琦認為,美國應增加「攻勢」手段,運用補貼等激勵措施以降低美國對中國進口的過度依賴,同時繼續利用人權問題、世界貿易組織體系及盟友對中國施壓。

另外,白宮今年3月宣佈49歲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吳修銘將加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擔任總統科技與競爭政策特別助理。作為網際網路法律與政策專家,他對科技巨頭壟斷問題立場強硬。

吳修銘的祖父是日據時期的官僚,其父吳明達出生于台南。吳明達在上世紀70年代從臺灣大學醫科畢業後前往加拿大留學,之後赴美研究並任教,同時開始推動海外台獨運動,曾回到多倫多擔任加拿大台獨聯盟主席。吳修銘有不少臺灣親戚在台灣從政,多數代表民進黨參選。

去年,吳修銘曾給《紐約時報》投稿稱,川普禁用 TikTok 的政治動機雖然可疑,但大陸借著這些媒體輸出「網路民族主義」違反網路開放原則,「這一不公平現象不該再被容忍……若中國拒絕遵守開放互聯網的規則,為什麼還要繼續允許它進入世界各地的互聯網市場?」

「他們對中國的政治取向不能一概而論。」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說,美國華裔群體很複雜,他們的身份認同、政治觀念差距極大。而且,真正在拜登政府對台政策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外交安全領域的高官。

台裔美國人不僅指來自臺灣的第一代移民,還包括在美國出生的後代。根據美國上一次人口普查資料,台裔美國人具有幾個特點: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占73.6%;平均收入68809美元,比全美水準高37%;76%的成年人擁有自宅。有分析認為,這些資料顯示,台裔美國人相較於其他移民群體生活更為安定,融入美國主流生活較為順利。

近20年來,美國政界出現不少有臺灣背景的官員、議員,比如曾任美國交通部長、勞工部長的趙小蘭,地方官員有美國首名華裔女市長陳李琬若等。一般認為,美國國會歷史上明確界定族裔為台裔有吳振偉、孟昭文和劉雲平。吳振偉在2011年辭職,孟昭文和劉雲平現在都是眾議員。

台裔美國人從政群體逐漸擴大並非偶然。台灣經歷過幾次赴美高潮,加上原有的台籍僑民在美國生活多年,他們越來越熟悉美國政治的遊戲規則。一些美國人也開始注意到這一相對活躍的群體,希望通過這一資源為自身謀取利益。

1994年,在當時的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裴爾與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柏曼等人的推動下,時任總統柯林頓簽署法案,將「出生於臺灣的美國人」的官方證件的出生地改為「Taiwan」。

1999年,白宮和國會分別宣佈在每年5月設立「台美人傳統周」,以表揚他們對美國社會的奉獻。臺灣移民群體開始利用上述條件在一些涉及中美關係、台海事務的議題上發揮影響力。

上世紀50年代後,一些臺灣本省人因職業發展受限才選擇赴美留學,他們對台灣政治現實的不滿使他們有意無意地把反對國民黨和反對中國等同,為此常以「臺灣」名義組織起來,與國民黨以「中華」為名的各類僑民組織對抗,爭奪代表臺灣地區的權力。這些背景讓台籍僑民比其他華僑更早地參與到政治活動中去,一些人對大陸的態度也頗為強硬。

在美國政壇中,有些官員和議員出身於臺灣的外省家庭,不過,省籍情結並不一定影響他們對臺灣的支持。比如出生在臺灣新竹、父母來自大陸江蘇的吳振偉在議員任內積極推動台美高層互訪,推動在美國人口普查中將「台裔」從「華裔」獨立出來等立法工作。在12年的國會生涯中,吳振偉就臺灣相關法案提案3次、連署40次。2001年他赴台拜訪陳水扁,被陳稱為「臺灣之友」。

在美國,還有一些有臺灣背景的團體常年致力於加強民進黨與美國的聯繫。2019年8月蔡英文出訪中美洲兩度過境美國,在迎接她的團隊中,台獨色彩濃厚的「臺灣會館」和各類台裔美國人協會佔據主導地位,取代尊奉孫中山為國父的「中華會館」。

台裔美國人在政壇的大放異彩,也引起中國方面的緊張,除了中媒會不時報導並點名批判外,中國的情治單位也鎖定這些人下功夫,希望他們的決策能對中國造成較小的傷害。

出身台灣的徐若冰 (Heidi Shyu) 被提名為國防部研發暨工程次長。   圖:翻攝自美軍網頁www.army.mil

拜登也提名台裔盧沛寧(Christopher P. Lu)以大使頭銜出任駐聯合國改革與管理事務代表。   圖:翻攝自美國參議院網頁senate.gov

白宮宣布,台裔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吳修銘(圖)將加入國家經濟委員會,擔任總統拜登的特別助理。   (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Teachout/Wu for New York,版權CC BY-SA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