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市案(IPO)去年底被臨時叫停以來,螞蟻集團(Ant Group)一再面臨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整改和打壓。不過,據近期報載,螞蟻這個中國最大的電子支付龍頭一躍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在開發數字人民幣(e-CNY)技術平台的戰略合作夥伴,交出自主研發分佈式數據庫 OceanBase 和移動開發平台 mPaaS,協助人行推動建設數字人民幣的技術平台。

兩位分析人士向《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官方已經跨出第一步,要螞蟻等民營金融科技公司在技術上助攻,以順利推出數字人民幣。雖然分析人士對數字人民幣前景的看法不一,但他們說,這代表中國官方企圖要將科技巨頭所把持的消費者數據和支付等業務逐漸「收歸國有」。不過,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市場誇大了數字人民幣的影響力,因為其與紙鈔人民幣的效力並無差異。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人行雖然在推行數字貨幣的進程上領先全世界,但數字人民幣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並不少。

他說,除了要先建立技術架構外,人行接下來就得在零售端,擴大商業的試點範圍,以建立其生態圈和擴大民間的使用面。他認為,透過與大型零售企業的試點合作,人行才能進一步找出數字人民幣在實際運作時所面臨的系統安全性或商業程序等問題,並據以強化法規和監管面的措施。因此,他說,下一階段的零售業務會是數字人民幣的成敗關鍵。

林士傑認為,短、中期內,因部分消費者和企業對金流隱私的重視,官方版的數字人民幣要瓜分中國支付市場的難度很高。而且數字人民幣也有待建立商業生態系。因此,他說,三分天下的局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目前螞蟻和微信兩大支付集團應該還不至於太擔心市場份額會被輕易瓜分。

在科技監管收緊和嚴打壟斷的氛圍下,林士傑說,中國民企為了整體的生存,兩雙權衡下,還是得跟官方合作。以螞蟻為例,支付業務雖占其營收三成六,但最大宗的營收還是來自微型貸款,約占四成。而且,微貸、理財(餘額寶)和保險的利潤都比支付業務來得高。因此,他說,若螞蟻拱手讓出一點支付業務的市占率給官方,來換取其在微貸、理財和保險上的運營空間,這對螞蟻來說,或者還是有利可圖。

不過,美奇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共同創辦人和研究部負責人楊思安(Anne Stevenson-Yang)認為,市場過分誇大了數字人民幣的影響力。

楊思安向美國之音表示:「我認為,太多人放錯重點,以為數字人民幣是截然不同的貨幣或誇大其競爭性。我認為,數字人民幣和(實體)人民幣並無不同。雖然中國一再宣示要開放資本帳,但目前人民幣在國際的流通率過低,只占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幣值的2%,這是因為,中國根本不想讓(人民幣)在國際上流通。」

楊思安說,數字貨幣已是全球的趨勢,因為各國使用紙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少了。她認為,中國人行推出數字人民幣的目的著重在於金融監管,而非與民企或美元等其它貨幣競爭。她還說,未來數字人民幣只會扮演引擎和後台的角色,因此,大部分消費者感受不到太多的變革,因為他們使用的前台還是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等平台,雖然人行會要求兩大平台透過其數字人民幣來結算。對電商而言,多一種支付系統,也不是件壞事,她說。

中國對螞蟻集團絞殺打壓,目的就是將其收歸國有,除要馬雲出清持股,退出螞蟻集團外,日前也傳出企圖控制螞蟻集團價值連城的消費信貸數據。而今又要螞蟻交出數據庫及技術,螞蟻集團恐難逃變成「央企」命運。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人行雖然在推行數字貨幣的進程上領先全世界,但數字人民幣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並不少。   圖:翻攝自台灣金融研訓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