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赴廣西考察,並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獻花,他在談話中提到 :「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引發外界猜測,習近平刻意提及這場共軍慘敗的戰役究竟有何意義。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日前到桂林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指出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的壯烈一戰,是決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歷史事件,並表示實現「下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應該有這種「必勝信念」。
之後新華社隨即推出介紹湘江戰役的影片,並撰文分析「習近平為何如此重視這場關鍵一戰?」。據公開資料,湘江戰役發生在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是國共內戰第一場戰役。當時共軍(中共紅軍)遭國民黨政府圍剿,沿著湘江設下封鎖線,但共軍部隊由於行軍緩慢,未能搶下渡湘江的機會,因此遭國民黨政府猛攻,這段逃竄過程也被共軍稱為「長征」。最終共軍雖然成功逃離戰場,不過卻也導致共軍從原本的10萬多人銳減至3萬多人,傷亡慘重。
湘江戰役一直被中國共產黨高度稱頌,新華社撰文指出,湘江戰役血的事實充分顯現「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嚴重惡果,因此開始共軍在政治、組織與思想上逐漸達成統一,也讓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這之後一躍進入決策圈,自此掌握中共大權。
文中強調,「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湘江戰役的意義,經過這場戰鬥,紅軍浴火重生,中國革命走向了新的偉大轉折。
對於習近平借古喻今,時事評論員鍾原向《大紀元》表示,習近平應該是有感而發,把當前的大困局與當年的湘江血戰相比,可見習近平心中的壓力有多大。他指出,中共高層完全知道現在是最困難的時期,在與美國和西方對抗、爭霸,屢屢受挫後不斷左轉,內外交困無解,中共政權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目前走投無路,與湘江之戰的情勢倒很類似,「不過,現在無論中共官員還是中共軍隊,哪一個還願意為中共赴死?」
時事評論員司徒劍也認為,習近平這段話與自感中共面臨國際圍堵,陷於孤立的背景有關。習近平想靠民族主義突圍,包括分散中共黨內路線分歧的壓力,以便在明年二十大順利獲得連任,這恰好與毛澤東當年藉「長征」鞏固權位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