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0日)舉行「110年威權統治下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槍決受難者宋盛淼兒子宋文博表示,父親被抓時自己才1歲多,「我懂事以來,第一次抱到父親,就是抱他的骨灰。」

今天的追思會邀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等,總共有130人出席參與,包括陳欽生、蔡寬裕、張常美等。

人權館說明,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宋盛淼前輩為翁子國小教師,因服刑期間再次捲入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判決書被批示了「嚴加複審」四個字,於1956年1月與同案受難者張樹旺、傅如芝、蔡炳紅等人於安坑刑場槍決。該案最初源於政治犯在獄中仍渴望新知、追求理想,威權統治時期政府卻以羅織罪名的方式,槍決高達14名政治受難者。

宋盛淼前輩之子宋文博在會中回憶,父親被抓時自己才1歲多,而母親直到逝世前仍完全不了解,丈夫為何判刑12年,更無法明白,刑期已過6年,接到的卻不是家書,而是槍決通知書,「我懂事以來,第一次抱到父親,就是抱他的骨灰。」

宋文博表示,當時「鄉親們不敢登門安慰,只是他們早上挑菜去市埸賣時,會在我們家的竹籬笆上,掛上當季節的蔬菜,雖然沒有留下姓名,但是他們暗地裡關心的溫暖,一直長存於我的心中。」儘管如此,警備總部也未能放過母子,同在翁子國校服務的母親最終只能在1972年調職離開,而「叛亂犯」、「政治犯」成為他們一生背負著、卻又無解的重擔。

他說,自己直到4年前通過人權館的協助,才逐步明白了父親的受難經過,期望能將過去壓在心上的重擔,轉化成為積極的力量,將陰影放在背後,勇敢說出真相,讓下一代了解這個歷史。

 

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110年威權統治下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   圖 : 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