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前以「驗出有害生物」為由,今年3月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近期又推出「農林22條措施」,意圖以模擬國民待遇的方式,拉攏台灣農民到中國發展農林業。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今(18)日在記者會中表示,中國的惠台措施都是「單方面思維」,從惠台36條、11條到現在的農林22條措施,代表其對台灣整體農業思維不夠瞭解,才會不斷地加碼,而且也同時傷害到兩岸農民。
邱太三批評,從實際效益來看,「農林22條措施」是否顯示過去沒有這些待遇,還是現在祭出「超國民待遇」?這樣是不是也會中國農民不公平?因此,結果是同時傷害到台灣與大陸農民,只讓少數人得利。由於惠台措施都是單方面思維,設計與思維層次不夠全面化,所以才需要不斷加碼,也代表其效果並不大。
針對台灣鳳梨遭禁止進口事件,邱太三說,這個問題應該要回到既有的機制處理,「過去也曾運用這樣的機制處理」,若台灣鳳梨真的如大陸所言有介殼蟲,陸方是否可以提供照片、說明地區等資訊,讓我方能夠了解,農委會就可以督促各縣市政府改善,如果對岸可以接受這種方式,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邱太三指出,在鳳梨事件發生後,農委會透過原有兩岸簽署的農產品檢疫合作協議進行後續處理,彼此都有發文給對方,希望按照原來既有的合作協議機制處理。
至於外界擔憂台灣農業技術恐遭中國竊取一事,邱太三表示,有關台灣資金、技術、人才,相關主管機關都在持續關注中,政府也會評估各項產業政策,確保台灣農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