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陷入缺水危機,科學園區廠商產線恐受影響,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提到科學園區可「鑿井取水」引發議論,遭質疑是「臨渴掘井」,王美花8日說明,此次開放鑿井是因為竹科提出需求,認為若梅雨季降雨未能解除旱象,應有因應措施,應變中心才做此決議,並有配套的評估審查程序。經濟部也在臉書Po文表示,其實政府早在3年多前,就提前佈建抗旱水井,並從去年就開始供水,成為抗旱的關鍵措施。
經濟部指出,2017年前瞻經費部署,政府投資19.6億元,在地下水豐沛且無地層下陷問題的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與屏東等地區,建置防災緊急備援水井,全國目前共有1250口。2020年緊急抗旱已啟用,因水情持續嚴峻,王美花在歷次抗旱應變會議中,已陸續啟用抗旱水井。目前有160口抗旱水井加入供水,每天可達34萬噸,水井其實救了竹科。
經濟部續指,新竹周邊有17口備援水井,截至3月1日,已供水約520萬噸。目前新竹的水庫總蓄水量僅488萬噸。換句話說,若沒有抗旱水井支援,現在新竹水庫已空,新竹已經無水可用。至於有竹科廠商,考量即使到了雨季,水情依然吃緊,希望為極端情況做準備,提出未來的鑿井需求。除了透過旱災應變中心提供一個可行性,以啟動後續評估外,也會以符合法規、不造成地層下陷為前提。
對於讓竹科廠商鑿井覓水源的作法引起爭議,王美花強調,抗旱水井原本就是面臨這麼極端氣候下的準備,政府絕對不是「臨渴掘井」,而是本來就有的抗旱機制。除了鑿井之外,這幾年也持續推動再生水廠建置,從桃園、新竹、台中到台南等都有相關規劃,2026年前將有11座再生水廠陸續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