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突襲式的通知,單方面暫停輸入台灣鳳梨事件,在國內掀起了一波波買鳳梨、挺果農風潮,加上政府相關單位的努力,短短4天,台灣鳳梨狂銷4.1萬噸,打破去年一整年鳳梨銷往中國的紀錄。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這次的鳳梨事件或許可以對很多一心「依賴」中國廣大市場的果農敲響警鐘。

要知道中國本來一個獨裁的政權,過去幾十年披上一層「改革開放」的外衣,讓國際期待中國朝向自由民主道路邁進,然而,披了羊皮的狼還是狼,今天鳳梨可以無預警的「片面違反WTO規範」,明天,或許就像國民黨唱衰的那樣芒果、西瓜、荔枝…,台灣的水果品質不好嗎?沒人要嗎?如若不是,為什麼非要中國市場不可?

還記得我們之前談到猶太人時曾提及,對猶太人而言,哪怕利潤高達十倍百倍,他們也絕不與阿拉伯人做生意,原因很簡單,絕對不讓敵人有壯大的機會。今天的中國之於台灣,即使某些人自欺欺人的說「不是敵人」,卻也無法否認是那就是個「惡鄰居」,是一個會用飛彈、戰艦、戰機威脅,會在國際上阻礙台灣的惡鄰居。台灣要怎麼樣擺脫這個惡鄰居?除了絕不把自己的命脈交到對方手上外,就是學猶太人,在國際上結交朋友,制衡那個想要侵門踏戶的惡霸。

國際交往的原則很簡單,「有來有往」(Give and Take),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猶太人為了建國,拚了命結交各國高層,1917年,英國外長提出「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讓被羅馬滅國流散了1800多年的猶太人復國之路出現第一道曙光。但要知道,貝爾福宣言是英國是政商兩棲、最顯赫有名的猶太豪門羅斯柴爾德男爵(2nd Baron Rothschild)、研發出英國戰時缺乏的炸藥原料丙酮的化學家魏茲曼(Chaim Weizmann)、銀行家卡瑟(Cassel)、企業政治家南森拉斯奇(Nathan Laski)、宗教家摩西蓋斯特(Moses Gaster)、金融慈善家赫許(Hirsch)等猶太菁英「出錢出力」換來的,換句誤語說,哪怕被當作一顆棋子,也要成為一顆重要到絕對不會被捨棄的棋子。

這次的鳳梨事件,在中國片面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後,美國在台協會馬上在臉書上秀台灣鳳梨、日本、澳洲、香港都加強訂貨,為什麼?對澳洲而言,同為被中國以貿易對付的國家,自然要支持台灣,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香港更不用說,台灣的存在就是「希望」;對強者如美日,才請求增產晶片,卻對台灣被欺負不聞不問,也是說不過去的。這就是國與國的交往,你價值越高,被利用值越高,就越不怕成為「棄子」,當可以為台灣說話的「友國」多了,又何需時時看惡鄰居中國的臉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