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就是螢火蟲季了,台北市政府去(109)年開始實施螢火蟲的野放,將於今(110)年4月在虎山生態步道及虎山山腰步道分時段關燈,並全年加裝燈罩,降低螢火蟲棲息地光害影響,希望可以透過親手野放螢火蟲的幼蟲,讓遊客重視螢火蟲棲地保育,而珍視並愛護生態環境。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與螢火蟲專家吳加雄博士共同合作,經多次場勘後,於去年(109年)進行收復虎山溪螢火蟲生態區計畫,選定虎山山腰步道的合宜棲地,進行陸生螢火蟲野放,此外更預計於今年4月1日至4月30日調整虎山生態步道及虎山山腰路燈的開燈時間,於每晚9點半後才會開路燈,並全年加裝燈罩,降低螢火蟲棲息地光害影響。

台灣目前有56種螢火蟲,其中陸生螢火蟲是最主要的類群,陸生螢火蟲的一生,可以區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根據種類不同,至少可以再區為半年期、一年期及兩年期三大類,其中時間最長的階段是幼蟲期,大多需要一百天至三百天,然而能夠展現美麗閃光的成蟲階段,卻只有短短的十多天,所以每年四月在虎山步道看到螢火蟲熠熠螢光的同時,希望賞螢遊客也能明白這背後的生態意義,進而生態環境。

四月就是螢火蟲閃亮的季節,而在北市信義區的虎山親山步道,也是個熱門的踏青場所,但是虎山生態步道及虎山山腰步道周邊陸生螢火蟲日益減少,希望藉由野放活動增加族群數量,並讓遊客更加重視螢火蟲棲地保育,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陸生螢火蟲(黑翅螢)成蟲。   圖:取自台北旅遊網

陸生螢火蟲(黑翅螢)幼蟲。   圖:取自台北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