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74周年前夕,行政院促進轉型委員會明(26)日將舉行「解碼壓迫體制: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據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統計,威權統治時期終審判處死刑者共達1,153人,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就介入970人,其中259件案例被改判為死刑,但有18人的初審判決是感化教育,更有5人原本是無罪,最後也被處死。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沈筱綺研究指出,政治案件的改判是以「從重從嚴」為原則,蔣中正有沒有介入軍事審判,幾乎決定了政治犯的生命是否會遭到扼殺。據統計,在資料庫中有終審判決的8,317筆案件裡,經過蔣中正覆核的案件有31.4%是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另外,29.2%則是死刑。
另一方面,覆核過程中沒有上呈給蔣中正的案件,終審的死刑判決占比不到4%,並且高達七成五是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沈筱綺相關研究,政治案件的改判是以「從重從嚴」為原則,其中蔣介石有無介入軍事審判,幾乎決定政治犯的生命是否會遭到扼殺。
促轉會表示,但找不到任何一條法令,可以讓總統擁有直接變更判決或自行決定刑度的權力,在1956年制定的《軍事審判法》第133條甚至規定:「核定判決時,如認判決不當或違反法令,應發交覆議,不得逕為變更原判決之核定。」但蔣中正的作法卻是直接用毛筆在簽呈公文寫上:「處死刑」、「應處死刑」、「槍決可也」、「此人為何不槍決」等批示。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蘇彥斌利用資料庫的數據,採取量化統計模型的研究設計,結果也顯示蔣中正的覆核確實會提高死刑判決的可能性。尤其是1.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例如1950年韓戰爆發後的六個月內,政治犯有較高的可能性被判處死刑。2.學生、粗工與無正式工作的底層人民,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比較高。3.軍警人員被判死刑的可能性較高,顯示糸立虫石對於軍警系統有較嚴厲的控制。4.律師、醫師、老師、記者等專業工作者,被判無罪的機率明顯較低,被判有期徒刑、感化教育的狀況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