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老化日益嚴重,根據國發會的資料,我國65歲以上人口約378萬,占總人口16%,預計2025年就會邁入老年人口20%的「超高齡社會」。國民健康署為推動以「延緩失能」為導向的照護模式,今年已擴大至52家醫院辦理,透過評估長者的身體各項機能,客製化專屬的照護需求,可望有效減少因病住院導致身體失能的情況發生。

根據國健署的「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約60%65歲以上長者罹患超過兩種慢性病,在長期到醫院就診的情況下,容易忽略疾病以外的衰弱狀態若未能及早介入,可能導致失能風險增加

有別於生病要「臥床休養」的傳統照護觀念,國健署鼓勵全國各級醫院推動以「延緩失能」為導向的長者急性期照護模式,透過評估長者的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用藥、憂鬱及排泄功能等,擬訂個別性的照護計畫,像是安排活動、營養改善,檢視多重用藥等,減少住院期間所導致的失能現象。

疫情期間,國健署也利用視訊或是社群軟體進行關懷互動,或是帶領長者一起運動等,除了能夠加強長者的衰弱狀態以及身體功能,負面情緒、營養狀況、跌倒風險也都有明顯的改善。

國健署表示,今年已將此照護模式擴大至52家醫院辦理協助醫院病患取得社區資源並提供長者健康促進服務,如肌力訓練、營養評估等,希望藉此維持身心功能,延緩失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