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農曆春節期間,全台各地的大批民眾湧進南投竹山紫南宮,向土地公、土地婆借發財金,而農曆初二、十六做牙,許多公司行號的員工,也會到公司附近的土地公拜拜,祈求土地公保佑生意興隆發大財,此舉可以說明土地公在社會大眾的心目中等同於財神爺!

土地公也是土地之神,台灣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就可以想見早期農業社會,土地公守護田頭田尾,農民祭拜土地公祈求作物有好收成的盛況了!曾經,在水田旁邊的大樟樹、大榕樹下,有著一座小小的土地公佇立在田邊,農人工作累了可以在大樹下休息乘涼,每月初二、十六做牙,農人更是恭謹祭拜土地公,而土地公也是全力守護田土,人與土地緊密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田園景致,非常美麗與動人!

然而,這幾十年來,台灣由逐漸由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農地利用節節退敗,許多農地被區段徵收,或成為新市鎮,或成為新興工業區,或變成一條馬路,或變成一大片工廠、豪宅甚至是家族墓園,田頭田尾土地公現在被各種工廠圍繞著,或是擠身在工廠與工廠的夾縫中,或是與廢耕棄耕的農地一起被人遺忘而荒廢,在台灣西南沿海,農地整個下陷的,永遠泡在田中央,這也是一種心痛的歷史印記。

從田中央到水中央,田頭田尾土地公見證了台灣農地的興衰以及更令人難過的是農業不被工業化的台灣,所看重的價值。事實上,土地公所代表的是人與土地在心靈和精神的連結。

 

苗栗縣通霄鎮楓樹窩的一處剛剛插秧的水田,有大樹也有小小的土地公廟在旁守護,田園景致非常美麗!非常台灣味!   圖:張良一/攝

彰化縣福興鄉一處休耕的農地和廢棄的土地公廟。   圖:張良一/攝

台中市南屯區一處農地,原本是良田萬頃,變更成市地重劃區後,原本守護農地和農作物的土地公廟,現在變成守護停車塲的汽機車。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