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交突破再創佳績,1月中旬台灣在南美洲國家蓋亞那合作共和國(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設立辦公室,名為「台灣辦公室」(Taiwan Office),外交部在今天對外公布此消息,同時,美國駐蓋亞那大使館也發表聲明,正面讚賞台灣在蓋亞那設立辦公室的協議,台美幾乎同時間發布訊息,顯然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同時也是進入拜登時代後,台美交流與互動關係逐漸有了默契,這對台灣的外交空間及國際參與是相當重要的指標意義。
蓋亞那是位於南美洲東北部的國家,以英語為官方使用語言,具有豐沛的礦產及石油資源,「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COM)秘書處就設立在蓋亞那首都喬治城,國際立場上偏向美國,與中國也有邦交關係,如今台灣可以取得和蓋亞那的協議,並且達到互惠同等條件待遇的共識,相當不容易,其背後當然來自前線外交人員的努力,在國際政治的效應上,更有美國在加勒比海區域的戰略布局,當然此例一通,也會對未來兩岸的國際競逐模式帶來影響。
其實,台灣在非邦交國中設立以台灣為名的辦公室,蓋亞那並不是首例,去年2月下旬,台灣與東非國家索馬利蘭(Somaliland)簽署協議,雙方政府互設代表處,當時台灣並沒有立即對外宣布,反而是相隔數月後才公開發布消息;這和近日台灣與蓋亞那簽署協議的模式有所相似,除了以台灣為名的官方代表機構,更是取得雙方的默契選擇在合適的時日才對外公告;而最大不同之處是蓋亞那與中國有建交關係,「辦公室」或「代表處」將會是台灣涉外典範。
彰顯台美關係延續性 拜登政府支持川普政府挺台作法
此外,對美國而言,台灣能突破重圍在中國邦交國內插旗設館,美國採取正面的認可,美國在台協會(AIT)與國務院西半球事務局代理助卿認為這將有助於區域安全、繁榮與民主價值,顯然美國已將台灣納入此區域的戰略規畫之中,台灣在該區域將有所角色,包括經濟、能源及安全事務上,務實外交的新形態將會是台灣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路徑,同時也是台美日後合作關係的重要項目,區域共同開發與協作將讓台灣的國際參與更具意義。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重視的態度」,台、蓋簽署協議的時間是在今年的1月11日,當時美國尚未進行政權移轉,時任國務卿仍是龐佩奧,而台美在同一個時間點發表聲明與看法,這是彰顯台美關係的延續性,這表示拜登政府支持過去川普政府的挺台作法,同時也可以說,未來台灣的國際角色將更有彈性,而不是陷入傳統「中國代表權」之爭,「沒有邦交的駐外協議」,不僅僅是多了一個駐外館處,避免當地政府在台、中之間落入「零和外交」的困境,保有彈性且務實的安排。
過去台灣從未在與中國有邦交的國家設立以「台灣為名」的官方代表機構,蓋亞那是首例也可能成為未來的慣例;不過,中國的態度必然是反對,畢竟這是「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意涵,因而中國駐蓋亞那大使崔健春在今年1月22日向蓋亞那總統伊爾法安·阿里辭行,並重申「一中原則」,如今中國尚未派駐新的大使。顯然中國對台、蓋協議相當不滿意,只是台、蓋之間並沒有建立邦交關係,中國該如何處理與蓋亞那的外交關係,勢必相當困擾。
以台灣為名 與非邦交國互設代表處 突破中國外交封鎖
對中國而言,如果維持與蓋亞那的邦交關係,如何看待台灣在當地設立辦公室一事便需要表達立場,以及自圓其說的外交辭令,默認台灣辦公室的存在並沒有違反「一中原則」,那麼將會讓其他國家群起仿效,而多數以「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為名的台灣駐外單位將會逐一「升級」以台灣為名。相對的,如果中國因而與蓋亞那斷交或是降低外交互動層級,這表示中國無法接受台灣正名的駐外模式,但是美國接力相挺的態度,蓋亞那會堅守台、蓋協議。
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外交封鎖令,以近兩次的外交模式來看,台灣已走出一條讓國際社會能接受的道路,與「沒有邦交關係」的國家互設代表處(辦公室),而且官方代表機構以台灣為名設立,「提高能見度」但又不陷入兩岸外交競賽的情境,保持彈性的作法將有助於拓展更多的國際空間。持平而論,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必須以務實的態度來鏈結國際社會,當外交關係有所突破時,國內朝野各黨派應當正面以對,同時也要鼓勵外交人員的辛勞才對,而不是像部分藍營專員人士一再唱衰嘲諷,看不清國際局勢只能自顯專業能力的不足,一副猶如替中國來教訓台灣的言行,只能說還好不是你們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