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聯手歷史博物館,即(28)日起至6月20日展出「海之美—海洋文化與台灣風貌特展」。特展除了展出千年前的歷史物外,也有許多近代以海洋廢棄物為素材創作的裝置藝術,除了描繪出台灣在地文化和海洋息息相關的特性,也希望讓所有人一同來守護海洋美麗的風貌。

「海之美—海洋文化與台灣風貌特展」將展出111件考古標本、民族學藏品及藝術創作,呈現台灣從史前到近代,不同人群與海洋互動所產生的智慧結晶。內容豐富多元,讓無論是歷史、藝術或是攝影的愛好者,以及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朋友,都能在此獲得視覺與心靈上的滿足。

而在展中有一件由15塊木板拼製而成的蘭嶼雅美(達悟)族傳統拼板舟,外型相當吸睛,如同一件巨型藝術品。展覽的結尾也透過2件以海洋廢棄物為素材創作的藝術裝置,宣達海洋保育理念,讓觀展的人能夠反思海洋環境永續之道。

活躍於1,000多年前八里平原的人是典型的「海洋民族」,大海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阻隔,而是交流的通道。這次展品中有幾件名列國家「重要古物」的美麗玻璃飾品。據考古學家分析它們來自於東南亞、中國大陸、西亞等地,證明早在史前時代,跨海貿易就相當興盛,也深深地影響台灣的文化面貌。

國立歷史博物館表示,台灣文化的獨特性,與海洋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孕育出的漁業文化、海洋文學、海洋藝術、移民信仰,為海洋台灣寫下精彩的註解。台灣最盛的媽祖、王爺信仰,就是與海洋關係密切的宗教活動,本次特展也特別展出2件清末民初的媽祖神像,古樸的造型散發出慈祥莊嚴的氣息。

 

來自海外的玻璃環具有國家重要古物身分,見證史前海上貿易的興盛。   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海之美特展入口呈現海洋湛藍的色調。   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以海洋廢棄物為素材打造的藝術裝置,提醒人們重視海洋保育。   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