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TIME)1月22日報導指出,「中國如何透過減少攝取肉類,來改變世界」,並解析中國大力發展植物肉的原因。內文引述了澳洲拉籌伯大學(La Trobe)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教授尼克(Nick Bisley)的說法,指出除非中國少吃肉,否則將無法改變地球氣候。沒想到這番言論又讓中國玻璃心破碎,中媒強烈反擊稱「西方媒體把氣候變遷甩鍋給中國,更嗆美國人吃的肉還比中國人多」。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指出,在1960年代,中國人平均每年食用的肉量不到5公斤,但隨著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在1970年代末開放市場,到了1980年代末,人均食用的肉量居然增加到20公斤,現在更高達63公斤。換算成比例,也就是中國消耗了世界上28%的肉,豬肉則高達50%都被中國人吃下肚。

由於這兩年爆發新冠疫情以及非洲豬瘟,造成2018年至2019年間,有一半的中國豬群都被銷毀,讓中國無肉可食用,只能找尋植物肉的替代方式。在2018年中國植物肉市場規模9.1億美元(約等於新台幣254億元),預計每年增長20%到25%,肯德基也已經開始銷售植物性雞塊。

報導指出,中國植物肉市場興起的最大影響恐怕不是經濟,而是環境。中國2030年的碳排量將達到高峰,到了2060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污染國。因此中國現在急尋替代蛋白質來源,如果將中國的畜牧農業減半可讓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0億噸。

報導稱,世界超級大國需要共同努力,才可以確保世界在未來10年內實現碳排放量目標,拉籌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教授尼克直言,除非將中國納入減碳行列,否則將無能為力改變地球氣候變遷問題。

不料此報導一出,馬上引起中國媒體的強烈反彈,中媒聲稱「西方媒體似乎很喜歡拿中國肉類的消費總量说事,但以人均來看,不少西方國家在肉類消費方面遠遠超過中國。」

中媒指出,根據OECD 2019年統計,中國人均牛肉消費僅有4.1公斤,低於阿根廷的38公斤和美國的26.3公斤。即使是只看人均豬肉消費量上,中國也只排名第四,低於韓國、越南和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