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公布去年在台北市設籍人口260.2萬人,較上年度減少4.3萬人,尤其20到39歲青壯人口流失2.8萬餘人,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游淑慧近日都抨擊北市青壯人口流失問題,更批市長柯文哲青年政策失敗,以「脫北潮」形容。對此,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今(19日)發新聞稿反擊,指議員用詞引喻失當,不應過分簡化、帶風向誤導民眾,市府致力創造青年就業機會的努力不容抹煞。

陳智菡表示,北市居住成本高,對年輕人購屋的確有壓力,但北市積極興建社會住宅,興建戶數全國第一;更輔以租金補貼,就算抽不到社宅也能申請租金補貼,致力降低青年及弱勢者負擔。

陳智菡指出,北市府更率全國之先,透過稅基折減的方式,將單一且自住的房屋稅實質稅率降到0.6%,但要抑制炒房,不能沒有全國性的法律輔助,包括囤房稅、空屋稅、多屋稅,都亟需立法改革,才可能抑制熱錢湧進房地市場,這不只是城市治理問題,更關乎國家大戰略。

此外,陳智菡也說,放眼世界各國大都會不難發現,當交通越來越便捷,鄰近城市就會形成共同生活圈,人民自主移動到近郊區域居住,採通勤方式進入都會。在雙北、機場捷運路網更成熟之際,過去常說的北北基桃共同生活圈也已成為事實;這是城市發展之必然。

陳智菡強調,目前台灣主要的消費及工作機會,仍以北市為中心向外輻散。108年台北市勞動力參與率為58.3%,為歷年來新高,較107年增加0.4個百分點;同年失業率為3.7%,低於新北市及桃園市之3.8%。109年上半年平均勞動力人數133萬6千人,就業人數128萬4千人,勞動參與率58.5%,在疫情期間仍穩定上漲,北市府創造與穩定就業機會的努力不容抹煞。

陳智菡認為,實際居住在北市,卻無戶籍登記的流動人口也不能該被忽略,若將這些都算進去,是不是淨流出,還值得討論,因此人口結構變化因素實際上非常複雜,民意代表不應過分簡化數據、帶風向誤導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