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在台灣連續14年高居癌症發生率第1名,且罹癌年齡也由50歲逐漸下降至30-40歲,台北榮總今召開記者會,宣布利用AI人工智慧技術,將大腸直腸癌醫療大數據建立治療分析模組,協助醫師更精準預測病程,打造個人化專屬化的療程。

姜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放射治療為輔。醫師治療時須考量腫瘤位置、大小、能否保留肛門、及腫瘤細胞轉移等棘手問題,如何與患者共同訂定治療決策實為臨床醫師的一大挑戰。

利用患者基本資料、病史、腫瘤大小與期別、手術方式與癌細胞組織化驗結果等臨床與病理資料建立的演算模型,可針對癌友病程中不同時間點進行計算,將分析結果提供醫師及患者做治療決策的參考,提升判斷的準確度。目前已可針對大腸直腸癌第一至三期患者預測開刀術後的副作用程度及是否需要接續化療,甚至做到評估選擇不同治療之存活率。

姜醫師說明,根據醫院的癌症登記資料庫所記錄的病患個人病症、病況及病史,由人工智慧從大數據資料庫中獲取疾病發展與病患數據的普遍規律,藉由比對測量患者的相似程度,從類似患者的歷史記錄中,為目標患者提供更精準且個人化的病程預測與治療結果預測分析,輔助臨床決策,達到制定個人化治療的可能,提升醫病共享決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