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電子報公布最新的12月國政民調(12月22日到23日調查)結果顯示,蔡英文總統在宣布放寬美牛及萊豬進口後,經過4個多月政府的宣傳與民眾的檢驗,仍然處在相當劣勢的下風局面,不同意此開放政策的民眾仍有66.5%,比9月分調查的54.9%還高出11.6%,其中認為蔡政府的作法是「比較站在民眾的立場者」僅有10.7%,有高達7成4的民眾則認為是「比較配合美國政策」,而有高達41.8%民眾認為國民黨「比較堅守食安與國民健康」,民進黨則僅剩下16.2%的結果。
種種跡象顯示,在放寬美牛及萊豬進口的政治議題上,民進黨雖然贏得立法院的表決結果,卻也呈現出多數民眾並不買單的政治重創傷害,12月國政民調結果,蔡英文總統的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紛紛再比上個月下滑2%到2.4%,而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執政滿意度則持續下滑到46.8%,不滿意度上升到49.3%,是今年度全年調查以來首次呈現「死亡交叉」的情形,若此種逐步「下滑」局面無法儘速扭轉或改變,恐怕距離蘇貞昌院長「可以幫蔡英文擋子彈」的下台日,並不遠矣!蔡英文政府與民進黨繼續再搭防疫「順風車」順勢執政的美好時光應該也已時日不多了。
正因為如此,從今年6月開始,美麗島電子報每兩個月所做的國政民調有關「領導人信任度」的調查結果也逐漸呈現了此消彼長的結果與變化,民進黨蔡英文總統的「信任指數」從6月的58點到12月的51.6點,下滑了6.4點,幅度最大;賴清德副總統從60.5點下滑到54.7點,下滑了5.8點;鄭文燦市長從61.5點下滑到57.8點,下滑了3.7點;而國民黨的侯友宜市長則呈現「一枝獨秀」的長紅局面,從8月調查的74.1點,到12月的74點,幾乎呈現壓倒性的「一直線」獨贏現象,朱立倫前市長則從6月的57.4點到12月54.7點,下滑了2.7點;民眾黨的柯文哲市長則從47.9點到48.1點,大致沒有較為明顯的上下起伏情形。
顯然,在這半年來,民進黨的好感度從52.3%掉到45.9%,其正向評價也在12月首度低於負向評價,而國民黨的好感度則從28.3%上升到34.7%,其上升的6.4%恰好就是民進黨下滑的6.4%情形。也就是說兩大黨「此消彼長」的政治變化情況完全一致,其政黨好感度的政治差距從24%拉近到如今的11.2%,民進黨每況愈下,而國民黨則開始呈現「鹹魚翻身」的轉變結果,這對還有近兩年的2022地方選舉聲勢勢必將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變化,屆時民進黨是否至少還能守住目前的7個執政縣市?恐怕都還持比較悲觀的情形,並沒有因為2020總統與立委大選的大贏局面而產生比較樂觀連動的發展趨勢。
所以,簡單來說,民進黨未來四年要想繼續維持「一黨獨大」的完全執政局面,是非常有可能在2024年的大選當中被國民黨及其他的小黨加以翻轉,而總統選舉的可能情況也並沒有呈現「穩操勝算」的局面,尤其是,如果民調聲勢「獨領風騷」的侯友宜市長萬一出馬角逐的話,不管民進黨推出「唯二」強棒的賴清德或鄭文燦,都極有可能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政治硬仗。只是真正的問題是侯友宜市長要想代表國民黨參選下屆總統,還有很多的政治難關需要克服,除了與提拔他的老闆朱立倫仍未放棄參選總統機會,兩人的政治關係會有何演變?明年七、八月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侯友宜左右戰局的可能政治動態發展究竟如何?以及2022的新北市長選舉侯友宜是否要競選連任或放棄參選而直攻總統初選及大選等等?這些問題都相當傷透腦筋,不僅直接衝擊侯友宜能否守住繼續跨越藍綠的政治形象,也與國民黨人仍大多視他為「藍皮綠骨」的政治印記能否抹除的忠誠度爭議問題?可以說是容易「顧此失彼」的難以兼顧難題與困局。
事實上,從美麗島電子報國政民調中6位政治人物在「國民黨vs.民進黨相對好感度」各群的信任指數圖表來看,侯友宜不僅在藍營群組明顯超越朱立倫,在中間群組也完全打敗所有的藍綠對手,就連在淺綠群組也與蔡英文幾乎不分軒輊,且還明顯領先賴清德與鄭文燦,僅在較為深綠的群組略低於上述民進黨的三位對手。顯然,這是侯友宜跨越藍綠的政治優勢與強項,同時也可能是他未來政治生涯規劃與布局發展上最大的「致命傷」,正是「福禍相依」的態勢,稍一不慎處理,就有可能「裡外不是人」,迅速跌落神壇!
至於台北市長柯文哲,不管外界任何的政治變化,他總能成為網路聲量排名的佼佼者,他的「信任指數」調查持續維持相當穩定的局面,不高不低,也不好不壞。然而,若從此次最新的國政民調交叉分析來看,他的支持群體主要還是在20到49歲的青年與青壯代,以及民眾黨、親民黨、國民黨與中立民眾,在民進黨與其他的偏綠小黨則明顯偏低。正顯示出,柯文哲可能的參選總統,是對國民黨會產生比較大的衝擊與威脅,而對民進黨的威脅相對而言是比較小,如果最後他真的有機會形成左右戰局的政治能耐時,恐怕會對國民黨造成關鍵性的政治殺傷力。因此,柯文哲是否參選下屆總統?是否會選擇與國民黨政治結盟或合作?是否可能造成三角鼎立的戰局或更加邊緣化?恐怕都是未來觀察下屆總統大選的重要政治變化與影響的「可能關鍵」,不容輕忽。
本文經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