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民權路因為有許多居民投入民主運動,被台南人戲稱「台獨街」,今年適逢台獨聯盟成立50週年,台獨聯盟今(12)日特別邀請出身民權路的台灣民主前輩張燦鍙、何康美、林宗正等人,回到日治時期的民主搖籃聖地「公會堂」,暢談他們走過的台灣民主路程。

張燦鍙表示,他非常驕傲能夠生為台灣人和台南人,台南就像日本的京都和美國的波士頓,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地方,而民權路在日治時代就是台南最繁華的大街,可能因為風水好,大家紛紛投入民主運動。他原本的志向是當學者,後來受到王育德等民主前輩的啟蒙而投入民主運動。他從來沒有看過一個組織像獨盟一樣學歷那麼高,有那麼多博士,只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就是希望台灣能夠成為正常化的國家,雖然台灣在事實上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在法理上還沒有完備,也沒有應有的國際地位,大家還要繼續努力推動正名、制憲和加入國際組織。

何康美指出,她也是「台獨街」的一份子,到了國外,也發現獨盟裡面有很多台南人和民權路的鄰居。她在學生時期原本對民主運動不甚了解,甚至自認「愛國」,對推動民主運動的人士不諒解,後來到比利時求學時,看到在法國學生運動中,各國的學生都大談自己的國家,她開始思考「我的國家是什麼?」後來結合一群學生深入討論台灣問題,也成立歐洲的第一個台灣同鄉會,在海外具有很強的推動台獨力量。

林宗正說,他很欣慰能出生在台南和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家庭,從小就仰慕那些勇於奮戰的台獨前輩,教會也教他們要做台灣的主人,不要承認是中華民國的人。而當年就讀神學院時,因為沒有教官體系,所以什麼書都能讀得到,當他讀到「被出賣的台灣人」等書時,對民主運動有了深刻的體會,後來有幸在美麗島事件後與大家並肩作戰,從此踏上民主運動之路。

「我一生最大的驕傲就是加入獨盟。」林宗正回憶指出,早年到日本時,就住在張燦鍙的家,當年張被國民黨醜化得很嚴重,他原以為張的長相應該是青面獠牙,家裡應該滿是炸藥,但看到本入時,才知道張只是一位謙和的讀書人,家裡也沒有任何炸藥。這段輕鬆的玩笑話,逗得現場笑聲不斷,現場氣氛更像是溫馨的同學會。

遠在日本等國的獨盟前輩王明理、許世楷等人則透過視訊影像和大家打招呼,也讓全世界的獨盟成員知道,在世界各角落都有台灣人正積極推動台獨運動,大家都不孤單。

1970年代由海外台獨運動團體組成的台灣獨立聯盟,以打倒蔣介石獨裁政權,追求台灣民主與獨立為宗旨。近半世紀以來,台灣政治史的演變,已掙脫黨國威權體制、歷經三次的政黨輪替,逐漸邁入民主自由之境,這是眾多獨立運動者戮力奮鬥的成果。但台灣走向獨立之路,始終與中華民國體制糾纏混淆,獨盟認為建立台灣真正國家認同與主權獨立,只剩下最後一哩路,台灣人應堅定信心、邁向「制定憲法、正名台灣、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之目標。

今年適逢台獨聯盟成立50週年,台獨聯盟特別邀請出身民權路的台灣民主前輩張燦鍙、何康美、林宗正等人,回到日治時期的民主搖籃聖地「公會堂」,暢談他們走過的台灣民主路程。   圖: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