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軍事同盟北約組織的重心原本在歐洲,近年來逐漸正視中國的軍事崛起,負責撰寫北約改革報告的德國前國防部長德梅齊埃說中國是潛在威脅,北約需要有因應中國的戰略。

2019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批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腦死」,讓這個在冷戰年代維繫歐洲安全的同盟的存在必要性受到質疑。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因此在今年年初委託歐美10位專家撰寫一份名為「北約2030」(NATO 2030)的報告,為組織改革提出建議,其中提到中國的部分尤其受到矚目。

負責帶領這批專家撰寫報告的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ère)表示,中國是潛在的威脅,報告建議更新北約的總體戰略文件。中國目標是成為世界強權,在全球扮演領導角色、大幅擴軍並在周邊地區動作頻頻,北約需要一個中國戰略。

德梅齊埃接受2日出刊的「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訪問時表示,這不代表北約應該從歐美軍事同盟變成印度太平洋同盟,畢竟安全保證只涵蓋大西洋兩岸。但中國不論是買下港口等基礎建設、高科技或釋放假消息,都與北約直接有關,北約可透過與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來因應。

北約成員國外長1日起會談兩天,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會後表示,北約作為民主價值同盟,核心問題是如何因應全球勢力版圖的位移,面對中國逐漸成為全球軍事要角,北約必須深思熟慮找出一條路線。

史托騰柏格在去年北約成立70週年前夕即警告,中國的軍隊能部署世界各地,「離北約愈來愈近」。北約這份剛完成的專家報告並沒有像看待俄羅斯一樣,視中國為直接的軍事威脅,但與歐洲聯盟(EU)的官方文件一樣稱中國是「體制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