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明倫社宅近期開放申租,其中三房型月租超過4萬元,引發外界批評,市長柯文哲今(2)日說明指出,社宅規劃大房型主要就為了「防止標籤化」,藉由不同坪數、不同租金的混居模式,希望能打破大眾多認為「社宅都住窮人」的既定印象。

柯文哲今天出席健康社宅感恩茶會,他指出,北市社宅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翻轉過去常被認為是鄰避設施,現在變成是鄰里的好厝邊,不會再遇到像以前蓋社宅會被撒冥紙的狀況,對於近來明倫社宅高租金惹議,柯表示,明倫社宅的房型規劃及租金設計是為了「防止標籤化」;因為依照目前台北市戶口結構,一戶人數1至2人的佔6成,3至4人佔3成,5人以上佔1成,即所謂的「六三一」結構,社宅設計也多以此邏輯規劃,而明倫社宅採「七二一」比例分配,增加單人房型,月租8千多元,3人房型因坪數大,租金才會超過4萬元。

柯文哲說,過去社會住宅多被認為是低社經地位民眾入住,往往市府要蓋社宅都會受到里長反對,因為擔心「住進去都窮人,逐漸變貧民窟」,為了防止社宅被標籤化,「不希望整棟社宅裡面都住窮人」,混居是很重要的概念,因此提供大坪數房型提高租金。

市府發言人陳智菡稍晚對外說明表示,柯文哲說的「不希望整棟社宅裡面住的都是窮人」」,本意是希望各種族群都可以在社會住宅裡面「混居」、不要讓進駐者被歧視或被「標籤化」、才能讓社宅與社會(周邊社區)更加融合,這也是國際新社宅的規劃趨勢。

陳智菡指出,台北市的社宅戰略「混居、共榮」,鼓勵多元、保障弱勢,針對經濟弱勢的民眾申請社宅,市府編列預算提供每戶3000元到11000元的分級租金補貼,讓不同收入所得者都有機會負擔的起,並保障至少35%的戶數給經濟或社會弱勢入住,持續落實居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