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新疆集中營迫害維吾爾人、武漢肺炎禍害全球、毀掉香港的自由民主,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的影響力,以美國為首的抗中行動已然展開,法國也著手,把最重要的駐澳洲大使博諾(Christophe Penot)任命為第1任印太大使,負責區域範圍更廣的印太地區(Indo-Pacific),被指是迄今為止法國在受爭議地區戰略最急劇的升級,德法推動歐盟對中國戰略中變得更加自信,國際間「天下圍中」成形。
澳洲《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現任法國駐澳洲大使博諾將在20日卸任,職缺由法國前環境大使提波爾(Jean-PierreThibault)接任。肩負在印太開疆闢地重任的博諾,將以法國為根據地,頻繁往來印太地區,協調區域外交策略。
專家分析,法國是最新歐洲改變對中國態度的大國,稍早前在9月,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拋棄長期以來一直與北京保持的密切關係,發布第1個印太戰略,增加對中國的外交施壓。當時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還放話,表示德國希望幫助塑造全球秩序,以國際規則、合作為基礎,而不是以強者的法律為基礎。
法國緊跟著將印太策略升級,該國國防部長帕利(Florence Parly)表示,法國致力打造以法國、印度、澳洲為骨幹的「印太地區軸線」,在全球緊張關係升溫之際,推展外交。法印澳三角對話機制將獨立於日本、美國、澳洲與印度,以安全為焦點的「四方安全對話」(The Quad)。
報導指出,澳大利亞原本因為與中國的關係親密,以及經濟互相聯繫,被視為中國與西方關係的先鋒部隊,但現在被視為國際夥伴,各國爭相拉攏。連美國都把坎培拉當作印太運作基地,上調使館層級,一口氣新增10幾個重要職位。
法國在印太地區直接投資高達1760億美元,範圍則是西至非洲沿海、東至南太平洋近澳洲的珊瑚海(Coral Sea),包括可以容納160萬人的法國海外屬地。該印太地區占法國出口17%、進口的14%,新的策略意味全球經濟重心,已經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
帕利去年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裡曾表示,貿易、科技及話語戰,只是國際關係大幅倒退的開始,就算不是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也可以看得出來,亞洲對立與衝突越來越明顯。她指出,緩慢形成的悲劇不代表無法避免,但假裝忽視,絲毫沒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