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今 (15) 日起,對華為晶片開始實施全面「斷供」。今日起,台積電等晶片生產商將不能再供應晶片給華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若採用先進的「中國體系」,足以緩解甚至基本不受高端晶片被「卡脖子」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在5月15日宣佈加強出口管制,要求台積電停止接受華為的新訂單。已接受的訂單將於9月15日前出貨,此後的訂單在出口時將需要得到美方許可。8月17日,美國對華為的打壓繼續升級。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當日晚間宣佈,除非有特殊許可,否則任何基於美國軟體或技術所開發、生產出來的晶片,都不得供貨給華為。有消息指出,華為海思包一架貨運專機到臺灣,在14日之前運回所有之前訂購的晶片。

晶片「斷供」將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及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帶來怎樣的影響?倪光南在廣州舉行的「中國信創黃埔論壇」上表示,對於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關基)以及一般的資料中心而言,採用先進的「中國體系」,足以緩解甚至基本不受晶片被「卡脖子」的影響。

倪光南說,傳統資訊技術體系確實依賴於單個晶片的高性能,從而也依賴于高制程的晶片製造工藝,比如現時在金融、電信等行業佔據壟斷地位的大型業務系統、生產系統,都是美國「IOE」體系,它由IBM、Intel的高性能CPU、Oracle大型資料庫軟體以及EMC高端存儲組成的,每個系統只使用少量(約數十到百餘顆)CPU,所以單個晶片性能就非常重要 :「如果不能擺脫這種傳統體系的束縛,就會被美國的上述制裁牢牢地卡住脖子。」

倪光南指出,依靠中國現有的技術,依然可以製作出14nm或28nm技術的晶片。雖說短期內還做不到7nm、5nm的先進制程晶片,但其實這只能影響手機業務,因為大部分科技產品使用14nm、28nm晶片已經綽綽有餘。

倪光南認為,如果中國晶片業繼續被「卡脖子」,那麼在「中國體系」下,無論是常規工藝的國產CPU還是海量老舊Intel CPU都可以被利用起來,甚至可以使用隨手可得的普通PC用的CPU晶片,保障「關基」領域和一般資料中心的建設運營不受衝擊。「簡而言之,即使未來幾年我國少採購甚至不採購美國新的CPU晶片,也未必會對中國新基建的推進產生明顯影響,美國霸淩主義企圖扼殺中國晶片業發展,到頭來恐怕只會砸自己腳。」倪光南強調。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若採用先進的「中國體系」,足以緩解甚至基本不受高端晶片被「卡脖子」的影響。   圖 : 翻攝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