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1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以下簡稱「北滬雙城論壇」)已在台北市舉辦,今年的論壇主題為「城市防疫交流與經濟發展」,與過往歷屆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受到武漢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影響,本屆會議改以視訊方式進行,並在一天內完成四個主題的討論,包括「衛生醫療」、「產業經濟交流」、「智慧交通」及「區域治理與合作」等;同時,又因為受制於疫情與視訊會議的考量下,今年的論壇沒有簽署任何合作備忘錄,也不互贈紀念品,縱然是開創先例的作法,但關注度卻不若以往,恐怕這是柯文哲所意想不到的結果吧!

一場徒流形式的北滬雙城論壇 只是為了交流而交流

不過,畢竟這是今年首場具兩岸官方色彩的活動,以當前國內政局、兩岸關係及國際情勢而言,選擇在此時此刻舉辦的考量,值得進一步推敲箇中原由及後續效應。當然,柯文哲市長認為北滬雙城論壇已舉辦多年「沒理由停辦」,但是當國內多數民眾仍對中國防疫不力導致全球受難有高度的不滿時,加上前不久才通過施行的《港版國安法》已讓台灣人對中國有所戒心,柯市長不得不辦的理由說得如此無奈,顯然是說給國內民眾聽的表面話,其內心在意的是透過論壇來進行政治確認的試金石,他曾說過的論述若被中共接受,其凸顯的政治意義更不言而喻。

柯市長在論壇上的致詞重彈了過去的老調,包括技術性僅說「一家親」不提「兩岸」,以及再度搬出2015年曾提出的「五個互相」原則(又可稱為「一五新觀點」),包括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及互相諒解等,除了展現立場不變的意志,更是獲得上海市長龔正的背書,稱兩市交流模式已成為兩岸地方交流的典範。此外,柯市長也提到兩岸要朝向「三好」(交流比斷流好、合作比對抗好、一家親比一家仇好)的方向發展,這承襲了他過去的邏輯思維其實並無新意,顯然柯文哲在這場兩岸論壇中不但提不出具前瞻性的新論述,整場活動更是徒流「為了交流而交流」的表面形式。

論壇舉辦後 白可以取代藍在兩岸的功能與角色?

一直以來,北滬雙城論壇具有「兩岸發展」及「地方交流」的重要意涵,表面上,因為是地方層級的交流,可以很務實就低敏性的議題進行研討,甚至擘劃雙邊合作的項目,就如北滬雙城論壇前前後後十屆共簽署了36項合作協議;除此之外,兩岸地方交流若有首長領頭出聲,那麼所要傳達的政治風向就會順勢帶起,2017年7月柯市長前往上海參加論壇,當時行程中安插「柯張會」並提及「兩岸命運共同體」,顯然中共當時就有意將柯文哲的模式作為兩岸地方交流的「試點」,似有意框定為民共地方縣市交流的參考模式,如今看來依舊如此。

就兩岸的交流意涵來看,過去國民黨掌握了兩岸交流的主導權,不但建立了深厚的政商買辦結構,更獲得中共對台差別性的紅利待遇,回顧2016年台灣完成第三次政黨輪替,中共有意縮減中客來台觀光,採取「九二共識踩線團」策略就是藍綠差別對待的極致發揮。然而,國民黨在2018年的聲勢猶如曇花一現,前不久黨內更傳出有意甩鍋「九二共識」的聲音,此讓北京萌生更替代理人的意念;有趣的是,就有上海涉台學者點名柯文哲是可以培養擔負「兩岸民主協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人選,如今把北滬雙城論壇的如期舉辦對照國共論壇仍遲遲無聲的窘境,顯示柯文哲在對岸心中的份量已是水漲船高。

只是,資深名嘴唐湘龍認為「柯文哲取代國民黨、白取代藍在兩岸之間的角色」,並斷言柯文哲在「兩岸政策的操作上已奪得主導權」,顯然這是言過其實的意測。縱然國民黨近期已歷經三輸的慘況,且聲勢有逐漸下滑的態勢,但在兩岸互動的基礎上仍比柯文哲及其政黨來得穩固,尤以黨內複雜的兩岸利益盤結及情節糾葛,短期內兩岸論述難有地動山搖的改變;此外,民眾黨雖然已在立法院席次中嶄露實力,但仍未有地方選舉的洗禮與成績表現,這對講究「實力原則」的中共而言,柯文哲及其政黨有合作可能,但短期內要完全取代藍在兩岸之間的角色與功能,恐怕不容易。

被忽略消失的論壇主題 政治作秀重於實質交流

當大家都在關注柯文哲的發言,以及分析各種可能的政治意義與影響時,卻鮮少有人探究論談中的四大主題,這凸顯了兩岸交流往往是形式大於實質,議題研討卻只有「工具化」的點綴作用而已。這次論壇以「城市防疫」作為首要議題設定,這除了能彰顯台灣在疫情控制工作上的卓越表現之外,「中央地方共同合作防疫」的治理成效更可以作為兩岸城市經驗分享的參考案例,公衛醫療水平與社會意識更是代表台灣巧實力的面貌之一。

然而,柯文哲及其市府代表並沒有從台北市談及台灣的防疫能力,甚至未深入觸及我國防疫成效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也沒有藉這機會來凸顯台灣被拒於WHA門外對全球公衛體系運作的傷害與損失;尤其就城市交流的層級上,柯市長其實可以凸顯台北市在防疫工作及資源投入的價值與貢獻,這不但可以拉高首都市長的高度,更是宣傳台灣制度價值與社會形象的好機會,可惜的是,類似的論述在北滬雙城論壇卻鮮少提及。

另外,針對區域治理與合作部分,柯文哲表示對長三角區域「有效管控」的興趣,一來這當然可以視為以客為尊的客套說法,二來也凸顯柯文哲對區域治理模式的陌生,更遑論對於長三角區域發展具「後社會主義中國的治理邏輯」特徵的了解,以此將長三角有效管理模式來類比或仿效於大台北生活圈或北台都會區合作之中,這是理論與實務上的明顯錯誤及其無知的反應。顯然,過於鄉愿的務實態度,使得論壇的舉辦流於表面,柯文哲的自我克制,以及務實的政治正確,舊調重彈迎合中方胃口的「兩岸論述」,盡是毫無營養的空話。

作者:吳瑟致/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央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