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科技企業紛紛要求員工在家上班,在全球掀起一股「居家工作潮」!不必朝九晚五通勤、穿著睡衣就可以邊喝咖啡邊工作,讓許多上班族直呼太棒了!不過,經過實測,許多員工反而壓力更大,原因包括必須做家事、顧小孩、被主管期待全天待命等,顯見居家工作並不如預料中輕鬆。專家認為,要達到該有的平衡,關鍵在於雇主和員工雙方。

美國企業管理軟體公司Qualtrics在企業剛開始因疫情讓員工在家上班的3月時調查了逾1000名員工,詢問他們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以及遠距工作對他們產生哪些影響,結果有52%的員工覺得在家工作更焦慮。

至於原因,包括對收入和工作前景的不安、對疫情的擔憂、需要照顧孩子和家人,以及「感覺自己一直在工作」等。一名員工表示「我整天忙著照顧我一歲的孩子,我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對在家工作的焦慮程度不同,另一半是否在家工作也會影響他們的感受。調查顯示,女性居家工作時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焦慮,若是另一半跟自己一樣在家工作,男性則更容易比女性感到壓力。

美國衛生服務公司信諾(Cigna)最近也進行一項研究,受訪者高達10200人,分別來自新加坡、泰國、香港、中國、西班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與英國。

調查發現,在實施居家辦公後,有壓力的新加坡員工比例從58%升至63%,泰國員工從48%升至52%,香港員工從46%升至47%。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國都有逾70%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爆發前,公司就會要求員工隨時待命。隨著越來越多人在家上班,會這樣要求的公司也跟著變多。

《日經新聞》訪問了一名新加坡通信主管,過去她通常下午六點下班,但現在她覺得老闆希望工作人員全天候待命。「老闆認為我在家裡可以隨時工作,即使是週末和國定假期,我也應該上班。」她還表示「我在中午休息時間開會,這顯示午休時間和工作時間不再有明顯區別。」

信諾指出,根據資料,在疫情大流行前,線上待命的情況在某些國家很普遍。隨著疫情帶來的居家限制進一步融合了工作和家庭生活,「24小時待命」的工作文化興起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臨床心理學家Joyce Chao指出,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要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關鍵在於雇主和員工。

新加坡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家Huang Zhang Jin建議,雇主應與員工確認他們在家工作的詳細規定,必要時提供支援,「期望員工騰出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來工作是不公平的。」

至於那些苦於在家上班難以提升效率的員工,Qualtrics提出三項建議,分別是「在家中打造固定的工作空間、善用『待辦事項清單』管理每日行程,以及像進辦公室上班一樣來認真準備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