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某所學校日前傳出同一個班級多達15名學生出現疑似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等呼吸道感染症狀,經由疾管署證實是「鼻病毒」惹的禍,近日有醫師提醒,發現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回溫,提醒民眾,還是要落實勤洗手等防疫措施,除鼻病毒之外,腺病毒、輪狀病毒、腸病毒等這4種常見病毒,屬於「無套膜」病毒,只靠著乾式酒精洗手液無法有效消毒。

沒有外套膜的病毒酒精殺不死!落實勤洗手才是預防之道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日前表示,根據他在兒童急診的觀察,發現「腸胃炎病毒、腺病毒、腸病毒、鼻病毒」的共通點,都是屬於「無套膜病毒」,民眾只靠著75%乾式酒精洗手液是無法有效消毒的。

謝宗學表示,乾式酒精洗手液雖然可以殺死武漢肺炎病毒,但它不是萬能,只是簡易消毒的替代方案,仔細洗手才是最正確的消毒方式,威脅兒童又無法藉由乾式洗手液消毒的病毒還有很多,勤洗手的習慣還是要維持,不然將容易爆發其他病毒疫情,特別是腸病毒。

《新頭殼》整理4種常見的「無套膜病毒」,提醒民眾,要落實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一、鼻病毒:門診最大宗的感冒源!主要症狀為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

普通感冒可能是各式病毒引起,最常見病毒如「鼻病毒」或「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台北聯醫表示,普通感冒臨床症狀較輕微,僅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出現且少有高燒不退情形,病程約2到5天內即可恢復。

鼻病毒一年四季在門診皆是最大宗的感冒源,尤其在每年3到5月春季及秋季,是鼻病毒好發的月份,據統計,60%的一般感冒是由鼻病毒所造成的,鼻病毒適合的體溫約33度,喜歡在鼻腔黏膜的溫度寄生然後複製病毒,進入鼻腔後約12小時病人開始出現感冒症狀,並開始攻擊其他上呼吸道器官。

二、腺病毒:最常造成呼吸道、腸胃道感染!常發生在接觸密集的地方

衛福部桃園醫院表示,腺病毒最常造成呼吸道及腸胃道的感染,腺病毒可以引起結膜炎、流行性角結膜炎、滲出性的扁桃體炎、喉氣管炎(哮吼)、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及肺炎、出血性膀胱炎等上呼係到感染。

另外,腺病毒也是造成孩童腹瀉的主要病因,被腸道腺病毒感染的孩童也可能會出現上呼吸道的症狀,腺病毒的潛伏期2至14天,可藉由飛沫傳染,當含有病毒的微粒接觸到易受感染的人群的鼻子、喉嚨或眼結膜的黏膜時,就是感染的開始,腺病毒也可以經由糞傳染。

三、輪狀病毒:引起腸胃炎!主要症狀為腹瀉、嘔吐

疾管署表示,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及幼童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原因,幾乎每一個5歲以下的兒童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症狀主要是嘔吐後引起厲害的拉肚子、偶爾有輕微發燒等。

疾管署表示,輪狀病毒主要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一般潛伏期為24至72小時,主要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痙攣與發燒等。

四、腸病毒:主要症狀為發燒、腹瀉!嚴重恐併發敗血症

腸病毒是一群RNA病毒的總稱,包括將近70種不同血清型的腸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伊柯病毒、克沙奇A及B病毒、腸病毒68至71型,而這些病毒都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所以在學術上統稱為腸病毒,而感染腸病毒痊癒之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產生免疫,所以一生中可能會得好幾次腸病毒。

疾管署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症狀常與幼兒感染時的表現不同,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或是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凝血異常、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時時勤加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注意居家清潔及通風,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及勿接觸疑似病患,便可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對於感染的學童應儘量在家休息,以便及早康復,並避免感染他人。

勤洗手才是預防之道!
這4種病毒只靠酒精殺不死   圖:新頭殼/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