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今日發表第二任期的就職演說,對於憲改議題,宣布立法院將成立修憲委員會,而針對朝野都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優先來推動。對此,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邱文聰直言,若蔡英文終究在這一任期只有要做這樣的事情,是令人失望的,而成立修憲委員會後,對於解決象徵性國家問題,甚至更實質的體制問題,如何面對處理,會繼續敦促執政黨提出解決方案。

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上午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新憲聲明:三十年未竟業,台灣需要新憲法》記者會,包括野百合運動、太陽花運動的跨世代民主運動參與者參與,呼籲執政者應承擔歷史責任,凝聚台灣人民追求新憲的意志,探尋新憲之路的共識,並彙整出5種可能的制憲路徑,盼最終打造出台灣人民自決的新憲法。

對於蔡英文總統演說提及憲改議題,邱文聰會後受訪表示,「有點令人失望」,他直言,「我講的失望是說,若終究在這一任期只有要做這樣的事情的話,確實是令人失望的」。

不過,邱文聰也說,若換另一角度來講,只是在一開始從體制內一些比較有可能達成目標,作為先期要進行的工作,但並不排斥在後續往更大的方向來進行,甚至去試探體制外的各種路徑可能性,接下去要觀察成立修憲委員會外,究竟對於包括解決象徵性國家問題、更實質體制問題,還有很多第一代、第二代人權、社會權、社會民主國理念等,怎麼去面對、處理,這就馬上見真章,「現在或許能呼隆一下說成立修憲委員會、處理18歲」,但即便是修憲18歲投票權,也不見得通過,而且其他事要怎麼處理?會繼續督促現在執政黨提出解決方案。

而制憲議題被視為「30年未竟之業」,從野百合到太陽花世代,民進黨多數執政,NGO多年來的殷殷期盼,何時才是制憲最好的時刻?邱文聰指出,NGO當然期待在這些過程中,取得一些民主化進展,且確實也不能否認過去30年有些成果,「但當我們不斷去碰觸到最核心問題,是跨不過去的」,且這不能再用形式化的民主、枝枝節節東西就能去處理掉這根本性問題,這是動態過程,國內情勢、國外情勢跟30年前已經不同,諸多條件有可能成就一個新的共和產生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