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賽處理武漢肺炎疫情荒腔走板,全球掀起連署轟他下台聲浪。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11日直言,繼任人選最重要的不是專業,而還是牽涉到國際政治,「譚德賽並不是失職的專家,而是盡責的政客」。對於譚德賽為何會甘於做中國的走卒?陳柏惟從衣索比亞的政治史、和中國關係,以及譚德賽如何崛起深度分析。

陳柏惟11日晚間在臉書貼文表示,大家都知道,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中,WHO和中國串通,造成防疫破洞,搞垮全球健康,習近平下令譚德賽掩蓋疫情的證據也陸續被爆出,但說到WHO秘書長的繼任人選,最重要的不是專業,而還是牽涉到國際政治,譚德賽並不是失職的專家,而是盡責的政客。「當我們懂得這樣想的時候,WHO的作為,就沒什麼大驚小怪了。」

陳柏惟指出,譚德賽為何會甘於做中國的走卒?他又是如何走上政治這條路的? 明居正老師等前輩,提到譚德賽有共黨背景又是怎麼一回事?可以從衣索比亞的政治簡史、譚德賽的崛起,以及衣索比亞和中國的關係去了解。

陳柏惟表示,衣索比亞原先為親美的君主制國家,但1974年,時任少校的門格斯圖(Mengistu Haile Mariam),帶領一批不滿皇帝的軍官發動政變,建立了「社會主義衣索比亞臨時軍政府」,雖然號稱是社會主義,模仿共產國家的制度,但這只是為了獲取蘇聯的援助,骨子裡是門格斯圖左右逢源,遊走在美蘇中之間的獨裁政府。

由於門格斯圖的殘酷專制,使得各地反抗軍蜂擁而起,其中一派最兇猛的,就是北部提格雷地區的「提格雷人民陣線(以下簡稱提人陣)」,提人陣和其他黨派合組「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舉著紅旗反紅旗,走馬列主義路線,進行武裝革命。

1990年,由於戈巴契夫改革,蘇聯減少對衛星國家的援助與干預,使得門格斯圖節節敗退,隔年被衣人陣聯軍攻入首都,本人流亡外邦。

雖然提人陣本質上是純正的共產黨,但很不巧的,它革命成功的那年,就是蘇聯垮台,東歐共產主義解體的那年,因此提人陣也逐漸修正其死硬馬列主義共黨路線,走向「衣索比亞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該黨的梅納斯.澤納維(Meles Zenawi)領導下,雖然經歷了厄利垂亞獨立與衣厄戰爭,讓全國陷入戰火中,但在21世紀後,衣索比亞擁抱市場經濟,經濟也逐漸復甦。不過,提人陣因為屬於國內少數族裔,為了鞏固政權,使用恐怖統治手段捕殺政敵,打壓最大族群奧羅莫人,侵佔其土地,被人權團體痛批,也一度被美國列為恐怖組織。

譚德賽又是如何變成政治明星?陳柏惟表示,譚德賽的父親,其實是一名軍官,在門格斯圖軍中服役,他的社經地位,足以讓兒子接受大學教育,1986年,譚德賽從大學取得生物學學位後,就加入門格斯圖獨裁政府的衛生部擔任公衛專家。然而,在1991年門格斯圖被推翻後,譚德賽身為「前朝遺臣」,為躲避國內紛擾,就前往英國攻讀碩博士。

陳柏惟說,作為土生土長提格雷人的譚德賽,在獲得博士學位後,被延攬為家鄉提格雷的衛生局長,任內表現可圈可點,在腦膜炎、瘧疾的防治都有不錯的成效。在此同時,他也被提人陣認可為實力派的人物,2005年進入中央擔任衛生部長,任內被認為對公共衛生的確是有貢獻的,當時,援助衣索比亞等落後國家是絕對政治正確的事情,因此譚德賽要募集資源並不困難。

陳柏惟認為,對西方媒體來說,譚德賽展露的形象,比其他共黨幹部相對開明且可親,因而獲得不少關注。然而,從他任內三次打壓記者報導奧羅莫地區(政敵的地盤)霍亂疫情的作為來看,身上還是擺脫不了共黨的習性。在7年的衛生部長任內,譚德賽竄升到提人陣黨內相當重要的地位,2012年,總理梅納斯.澤納維因病過世,由黨內老二副總理哈勒馬利恩(Hailemariam Desalegn)接棒。他隨即提升譚得賽為外交部長,要知道哈勒馬利恩接任總理前,就是副總理兼任外交部長,譚德賽等於直接接下新老大空出的位置,也因此當時被認為是提人陣內的三巨頭之一。

陳柏惟表示,2014年,因為天災頻繁,衣索比亞發生農業危機,佔全國2/3人口的奧羅莫人與安哈人,對僅佔6%的提格雷人(譚德賽一族)長期執政不滿,爆發大規模抗議,結果被提人陣殘酷鎮壓,作為提人陣三巨頭,同時負責對外粉飾太平的譚德賽,當然是元兇之一。由此可知,譚德賽絕對不是什麼單純的技術官僚,而是一黨專政國家的黨國大老,不但打入國家權力的最高層,也和非洲與世界國家政府高層互動頻繁,他在入閣這幾年,就結交了不少來自東方強國的好朋友。

陳柏惟並深度分析中國打入非洲的野心。非洲在中國稱霸世界的版圖上,有著重要地位。由於中國在東面面臨第一島鏈的圍堵,因而發展一帶一路,把手伸入歐亞大陸深處,再佔領非洲資源,就成為中國重要的戰略方向。

早期,在衣索匹亞還是帝制國家時,由於衣索比亞相對親美,衣中關係並不好。但中國看到了衣索比亞有個罩門,就是積極爭取獨立的厄利垂亞,中國一開始支持爭取獨立的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但後來又用承認厄利垂亞是衣索比亞一部分這招,換取衣索比亞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國進而建交。
1974年門格斯圖政變後,依中關係曾短暫升溫,但因門格斯圖最後認蘇聯當老大,因而疏遠中國。直到門格斯圖被提人陣推翻,在沒有蘇聯庇護下,提人陣轉向了世界最大共產國家中國,錢其琛、江澤民、溫家寶都曾經訪問衣索比亞,並且逐漸增加對衣索比亞的投資、金援與放貸,在2000-2018年間,衣索比亞從中國借了121億美元左右,大概佔該國外債的一半。

陳柏惟表示,在譚德賽擔任外交部長的任內,也是中國積極發展一帶一路的時間,中國出錢投資了首都到吉布地港的鐵路、首都第一條輕軌、工業園區等。在其他國家,如斯里蘭卡,中國透過貸款的債務陷阱,向還不出錢的國家施壓,再讓該國落入掌控,對於債務佔GDP比率逐漸升高,已經超過60%的衣索比亞而言,不能不說是警訊。

陳柏惟指出,譚德賽除了和中國繼續交好,也發揮政治手腕,積極參與非洲聯盟事務,並在2013-16年的西非伊波拉病毒流行中,大力倡議非洲國家遵守WHO的領導,當時WHO的秘書長就是出身香港,但站在中國立場的陳馮富珍。2016年,譚德賽決定出馬競選WHO秘書長,獲得非洲聯盟支持,中國也站在非洲這邊,進而讓譚德賽打敗了英國提名,具有豐富WHO與聯合國人道工作資歷的David Nabarro醫師,成為非洲首任WHO秘書長。

陳柏惟說,譚德賽上台後4個月就任命辛巴威獨裁者穆加比擔任WHO親善大使,引起公憤,由於穆加比和中國關係良好,曾非常諷刺的獲頒「孔子和平獎」。譚德賽此舉也被認為是在回饋樁腳與中國。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譚德賽變本加厲,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他這麼拼命舔中。原因不能只看當下有沒有好處,還要看長遠政治佈局,而這再次的和衣索比亞有關。

陳柏惟表示,譚德賽離開衣索比亞,去到WHO後,國內政局發生巨變,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進行改組,把「少數統治多數」的提人陣踢出政府,由奧羅莫民主黨的阿比艾哈邁德(Abiy Ahmed)接任總理,他上任後釋放數萬名政治犯,推動族群以及與周邊國家和解,獲得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也就是說,譚德賽從原來的執政黨三巨頭,現在回國也沒得玩了。

陳柏惟直言,在此情形下,譚德賽的政治路能否走下去,就更需依賴中國的幫助,這也是他無法不「報答中國恩情」的理由,選擇不避諱「失職的專家」罵名,寧可當「盡責的政客」,對譚德賽而言,這決定一點困難也沒有,但這個政客的個人野心,就影響了WHO內部的政治,進而造成了全球性的風暴。

陳柏惟最後引述台灣一位醫界出身的政治人物曾經說過:「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這句話套在譚德賽身上,就是格外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