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蘇貞昌4月30日提名新任促轉會委員。其中,政治大學社工研究所教授王增勇受到矚目。他是一名出櫃男同志,曾因公開性傾向,被展望會要求辭去董事一職。他如果順利通過立法院同意,將會是行政院裡第一位出櫃男同志的政務官。

「同志汙名就像十字架,帶給我痛苦,但這痛苦又藏著復活的奧秘!」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王增勇在2013年不畏世人眼光,以學者身分勇敢在立法院「出櫃」,盼藉由行動,替躲在黑暗的同志們發聲,事隔6年,同婚專法去年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台灣也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長期致力於長照、同運等社會運動領域的王增勇,這次被行政院提名為促轉會專任委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他認為,政治受難者的創傷療癒服務,在現有助人服務體系中是被忽略的,希望能以社福、長照專業,協助受難者照顧、和解,替台灣轉型正義盡棉薄之力。

57歲的王增勇,學經歷相當豐富,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畢業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攻讀碩士,接著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社會工作博士;專長為老人福利、長期照顧、原住民社工的他,對於各項社會議題無役不予,舉凡樂生案、同志權益、原民議題、移工議題、老人福利、社福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此,在社運、替弱勢關懷這條路上,大家對他並不陌生。

首位出櫃政務官?王增勇:接下任務以專業為考量

外省人、天主教徒、同志、老師....,一旦立法院通過同意權行使,又將多出首位出櫃政務官頭銜,各項「標籤」集於一身的他,平淡看待外界給他的「身分」,尤其在首位出櫃政務官部分,他直言,他不會以一名男同志進入政務體系觀點看待,接下這項艱鉅任務主要還是從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等專業出發,過去在促轉會中,僅有促轉會委員彭仁郁觸及心理諮商這塊,他深信,政治受難者、社會沒有療育,轉型正義只有做一半,反倒讓外界認為,促轉會只是追討黨產、司法平復等,停留政黨鬥爭層次。

王增勇笑說,他從來沒想過他會當政務官,若有機會,也是因為工作本質吸引他,而非官位,「當你無所求時,擔心別人替你貼什麼標籤?我會把它看成在專業上學習」。

法律僅是壓力鍋 真正的改變必須從「人」為出發

王增勇家中坐落於政治大學旁,踏進玄關一刻,整片落地窗映入眼簾,樹木蓊鬱點綴,在旁的系統書櫃,滿溢出來書籍,溫暖又溫馨的人文氣息迎面而來,鮮明彩虹旗襯出LGBT的驕傲,王增勇始終認為,婚姻平權實踐,不僅僅是法律通過就好,不論是理性訴說、亦或是與不同念的人直接衝突,已經無法說服非同溫層的人。

必須透過軟性方式說服社會,藉由一個一個躲在櫃子的朋友出來,才會讓另群人看到、了解到,這些人並非妖魔鬼怪,而是你們兄弟、姊妹、朋友,「法律改變僅是壓力鍋,形成某種氛圍,最終必須從人與人之間、由下開始、從生活,才能做出真正改變」。

王增勇過去曾到立法院,表達希望通過同志婚姻法案的訴求。圖:資料照

開設「同志生命美學」課程給予勇氣 成接受行政院提名基礎

為了讓同學更勇於認識自己,王增勇近幾年在政大開設「同志生命美學」課程,一堂課原定招收60名額,卻吸引300、400名學生填選,拋開過去傳統「教法」,這堂課不需要課本,「故事」、以及人生經驗才是精髓,透過聽別人故事、說自己故事,讓學生找到自己、面對自己。

課堂設計很有趣,在學期課程中,王增勇會找來10名同志分享自身故事,這些人身分可能是男同志、女同志、跨性別者、養小孩的同志、基督徒同志、政大教授,以及不同立場的人,演講者在分享完故事後,每名學生必須寫一封信「回饋」給演講者;接著每名學生會選擇一名演講者,王增勇會邀請他們來家中、每人帶著一道菜,在家中「分享」料理、交換彼此故事,除了敘述生命歷程,也聆聽別人的生命故事。

談起這堂課,王增勇眼神顯得炯炯有神,他說,在教課15年後,他才敢在學校開設實驗型課程,「沒有必須要閱讀的東西,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經驗為主,不是以我的知識為主,這堂課就是你的故事,以人的故事為學習素材,因此這堂課看有沒有收穫,在於你開放多少」。

「我從來沒有教書這麼滿足過!」王增勇帶著靦腆笑容說道,他從未知道學生會講什麼故事、什麼反應,又或是上完課後對自身有什麼改變。學生透過聽故事、敘述故事,從中得到啟發、「復原」,對他而言,也是收穫滿滿,淺移默化地產生改變。

從別人故事中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面對自己

「其中一名學生是名跨性別者,外表是男孩、在學校只敢穿男裝,在校外才敢扮女裝,卻不敢讓別人知道....」王增勇說,這是這名學生第一次向他吐露這份秘密,他邀請學生在課堂分享故事時穿女裝,但始終無法踏出第一步,所以最後他想到一個方法-「請所有學生在課堂中穿裙子,包含我、講者」,有了突破性做法後,該名學生才發現,原來以前的恐懼只是想像,擔心的事情根本沒發生。

「同志生命美學」課程中,同志學生的比例約佔三分之一,選擇修這堂課的學生,理由也不盡相同,有人喜歡聽故事,有人是透過修這堂課和家人出櫃、或是想藉著他人故事,了解別人如何從幽暗的櫃子走出,以獲得勇氣,但也有學生擔心,當學期末成績單寄回家中時,會被家人發現,就曾有一名學生被奶奶問及時,趕快撇清「身分」,解釋此「同志」非講述性別的同志,而是代表政黨意涵。

「雖然無法立刻改變一個人想法,但我可以創造行徑、行動,讓他們有不同經驗、幫助他們做轉化!」同志生命美學不單單僅是一堂課程,更是自我淨化、自我成長課程,王增勇期盼,學生藉著修課,學習自我陪伴、看到自己生命的轉捩點,透過書寫,帶來心靈成長,藉由互助方式,點亮彼此生命中黑暗,讓自己知道-「我其實並不孤單,背後還有這群人的陪伴」。

彩虹符號已成王增勇家中最美麗的布置。 圖:陳佩君/攝

政治受難者和被污名同志一樣「故事必須被敘說」 社會才有和解可能

2018年成立的促轉會,隸屬於行政院,屬於任務型編制,負責轉型正義事項,主要針對過去的威權主義統治時期,規劃和推動還原歷史真相、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司法不公、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處理等工作,由於是個極具政治性單位,也因此在推動過程中,屢屢被質疑政治打手,促轉會在2018年9月爆發的「張天欽事件」,更引起反彈,質疑促轉會淪為「東廠」聲浪不斷,一度讓促轉會招牌染上一層灰。

王增勇20年來關注老人長期照顧體系、同時也關心弱勢族群聲音,轉型正義、政治受難並非他研究主題,一開始出現在這個極具政治性單位,不免讓人詫異,但靜心思考,政治受難者也是必須被療育的對象,他們聲音如同少數族群一樣,要被社會聽到。

在過去,台灣社會對於政治受難者了解有限,隨著歷史真相逐一揭露、讓深埋已久的政治檔案重新撥雲見日,也讓社會有機會了解這段曾經不敢說、不敢聽,被視為禁忌的歷史,當政治迫害者不再被污名,更多故事被聽見,台灣社會才能理解、重新認識彼此的可能。

對王增勇而言,政治受難者和同志一樣,選修他課的學生,雖然只是聽別人故事,但他相信,大家會在故事中聽到「自己」,而轉型正義不該只是案件認定、撫恤金、司法平反等表現,受難者故事同樣必須被敘說、被聽見、被看見,「這些故事才是台灣集體記憶,讓大家知道過去發生什麼事情」,接著與社會產生關聯、對話,這才是社會和解、療育開始。

王增勇認為,轉型正義不該只是案件認定、撫恤金、司法平反等表現,受難者故事同樣必須被敘說、被聽見、被看見。   圖:林朝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