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副總統和課程平台「Hahow 好學校」合作,錄製《全民防疫通識課:陳建仁副總統來開講》,預計將於4月20日於該平台正式上線,從「台灣的防疫經驗」、「如何面對疫情」及「武漢肺炎未來發展」等三方面,與大家分享正確知識與觀念,免付費收看。至於是否應該進行「普篩」引發社會討論,陳建仁認為,台灣的篩檢率、涵蓋率在全世界僅次於阿聯酋及俄羅斯,排名第3。

Hahow 好學校,取自台語「學校」(ㄏㄚˇㄏㄠ)的發音,於2015年創立於台灣,為跨領域募資線上課程平台。

陳建仁在線上課程中指出,武漢肺炎有一個特色,就是在沒有症狀、輕症時也會感染,對於防疫上來說「相當困難」。在目前還沒有疫苗、快篩、抗病毒藥物的情況下,應該要做好隔離檢疫的工作。目前台灣隔離檢疫工作做得相當不錯,還是處在有限度社區感染的情況,台灣會做得這麼好,主要是所有人民一起努力,才能夠把武漢肺炎控制得很成功。

陳建仁也談及社區感染與社區傳播的概念,他說,「社區感染」是一個病人在社區裡得到感染,而有連續的傳染鏈時才叫做「社區傳播」。社區傳播通常有幾個重要特性,第一就是確定病例沒有辦法找到感染源。第二就是本土病例遠多於境外移入的病例,所以台灣有零星社區感染,但沒有社區傳播的現象。第三個特色就是會有持續的感染鏈,譬如有一個人從國外回來,傳給他的家人,又傳給家人的同事,再傳給其他不認識的人,台灣也沒有連續的傳染鏈。第四就是會發生很大規模的群聚現象,在台灣也沒有這樣的情況。所以,現在台灣確實都只有在社區、家庭、學校、職場或醫院內的感染,但是沒有社區傳播的現象。

針對隔離的重要性,陳建仁提到,目前沒有武漢肺炎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防疫工作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隔離檢疫」。在傳染動力學的立場,如果把受到感染的人隔離檢疫,就可以使疫情大大緩和,甚至消失;因此,大家同心合力做好隔離檢疫的工作,做好自主健康管理,讓疫情得到很好的管控。另外,當我們保持社交距離,有效接觸率就可以下降,疾病就不會很快速擴散開來。

至於台灣到底有沒有需要進行「普篩」?陳建仁認為,篩檢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出得到感染者。韓國因為感染多,所以要篩檢很多;但台灣感染的少,當然篩檢的少。但就篩檢的陽性率來看,台灣的涵蓋率確實遠比韓國來得好。實際上,法國或義大利都是已經有明顯感染症狀者才進行篩檢,台灣還篩檢了很多沒症狀者,以及沒有感染病毒的人。台灣的篩檢率、涵蓋率在全世界比起來是相當好的,僅次於阿聯酋及俄羅斯,是第3名。所以目前台灣的篩檢計畫是合宜且符合成本效益。

陳建仁提到,看到密切接觸者或從疫區回來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貼標籤,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有他們的必要到國外,或是因為家人的關係得到接觸機會,大家應該要有同理心,諒解他們。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協助他們、幫助他們。政府對於這些被隔離或是檢疫的人都有很好的照顧,他們的生活也能夠在正常的情況下進行。

談及政府面對疫情,陳建仁指出,比起SARS期間,這次可以看到有更多資訊科技的參與,像是健康大數據、入境及健保等資料整合,就很容易追蹤密切接觸者或是疫區旅遊者的狀況,這種資訊科技的整合也讓大家刮目相看。

陳建仁進一步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對抗武漢肺炎的危害,我們應該要結合全世界所有國家,只有全世界沒有武漢肺炎的大流行,台灣才能夠平安無事。所以台灣也開始支援國際上需要幫助的國家,蔡英文總統最近也說,「Taiwan can help、Taiwan is helping」,我們幫忙世界上需要照顧病患的醫事人員口罩,也提供奎寧等治療藥物。更重要的是,我們防疫的資訊科技也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分享,再參考他們的國家現況進行更好的防疫措施。

至於武漢肺炎未來到底會有什麼樣發展,陳建仁提到,武漢肺炎病毒要從世界上消失,是有其困難度,慢慢會變成像流行性感冒一樣,經常在人群中存在。在面對著武漢肺炎變成流感的狀況下,我們要積極從事科技研發,發展快篩工具、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快篩工具大概在未來3個月內可能就可以上市,藥物經過臨床實驗後,也希望在未來6個月內,就能有經過臨床實驗證明有效的藥物可以使用。疫苗研發可能還需要1年到1年半的時間。

最後,陳建仁期盼,未來大家能夠秉持著以往養成的良好自主健康管理習慣,以平常心過正常生活,使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他也呼籲大家從恐慌中慢慢成長,變成一個成熟、透明、開放的社會,願意彼此互相幫忙、彼此相愛,使社會更祥和、更美好。

副總統陳建仁錄製線上課程。   圖: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