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編譯技術團隊」宣稱自主研發出新程式語言「木蘭」,卻被抓包只是將知名程式語言Python重新包裝而成,連LOGO都大同小異,團隊負責人隨即致歉,但仍遭到停職。不過,這不是第一起中國境內的造假自主研發事件,中國網友認為原因在於「上有所好,下必趨之」。

《中國青年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團隊起初宣稱「自主設計、開發」出新程式語言「木蘭」,之後開放該軟體的原始碼軟體提供免費下載,不料卻引來一連串源自業界的質疑。因為「木蘭」的LOGO不僅和知名程式語言Python類似,連提供的函數也幾乎跟Python一模一樣,被質疑「木蘭」根本就只是把Python打包成一個可解壓縮的文件檔,再配上一個大同小異的LOGO,就成了新產品。

研發團隊負責人劉雷之後也坦承自己犯了兩項錯誤,一是「木蘭」主要是應用在中小學教育,卻將它擴大到智慧物聯領域;其次是「木蘭」的32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是基於Python開源編輯器進行的二次開發,8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才是由該團隊自行開發,卻誇大為全部自主開發。隨後中國科學院在官網發表聲明,宣布將劉雷停職檢查。

中國近年來屢傳造假自主研發事件,例如2003年的「漢芯晶片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宣稱研發出「中國首個0.18微米DSP晶片,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藉此騙取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最後被揭穿是用摩托羅拉飛思卡爾56800的晶片偽裝而成。

2018年,紅芯公司也宣稱開發出「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的瀏覽器內核」,結果被發現內含大量和谷歌(Google)瀏覽器Chrome一致的檔名,該公司最後坦承誇大並致歉。

中國著名問答網站「知乎」上有網友認為,造成學術造假事件的源頭是「上有所好,下必趨之」。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要輸入簡單的關鍵字,就能夠輕鬆跨國搜尋任何資料,為何這些造假的學術研究能如此高調,把牛皮吹得半天高,絲毫不擔心被揭穿,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中國科學院在官網發表聲明,宣布將研發「木蘭」的團隊負責人劉雷停職檢查。   圖:截取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