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酒的民眾注意了!國家衛生研究所今(25)日表示,每週習慣飲酒一次,罹患下咽癌風險將比沒飲酒者高出19倍,且約50%的頭頸癌發生率與飲酒有關,建議民眾應遠離喝酒等危險因子。

國衛所表示,頭頸癌名列我國男性常見癌症第四名,其中包含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與喉癌等。大多數頭頸癌的致癌主因為吸菸、嚼檳榔與飲酒,即所謂的「A(Alcohol,酒精)、B(Betel nut,檳榔)、C(Cigarette,香菸)」三大危險因子。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與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共同合作,針對飲酒行為對於頭頸癌的風險及預後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飲酒頻率及飲酒量越高者,將會增加罹患頭頸癌的可能風險,其中,好發的頭頸癌類型為下咽癌,其次為口咽癌與喉癌,研究也發現,酒精不但會引起頭頸癌的形成,也可能會促進頭頸癌的生長及轉移。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張書銘副研究員解釋,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為醋酸。然而,如果ALDH2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除了讓人在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悸之外,也因為無法有效代謝乙醛,導致乙醛容易在體內累積,因而增加罹癌風險。值得注意的是,ALDH2基因變異在我國相當常見,大約兩人之中就有一人有ALDH2基因變異的情形。

張書銘指出,飲酒頻率及飲酒量與頭頸癌的罹癌風險呈現正相關,整體而言,22%的頭頸癌與飲酒有關。研究結果也發現,酒精代謝基因ADH1B與ALDH2的變異將會影響酒精致頭頸癌風險的程度,其中,約50%的頭頸癌發生率與飲酒有關。

此外,有飲酒的人需要戒酒超過十年,才能將罹患頭頸癌的可能風險降到與從未飲酒者相同。

研究發現,每週至少喝一次酒、不論飲酒量多少,罹患頭頸癌風險都會比不飲酒者高出1.6倍;進一步分析發現,飲酒者好發的頭頸癌類型以下咽癌最多、高出19倍,其次是口咽癌增加3.8倍、喉癌1.5倍、口腔癌1.15倍。

研究結果顯示,有飲酒的頭頸癌患者,死亡率比沒有飲酒的頭頸癌病患來得高。張書銘進一步說明,有飲酒的患者被診斷出頭頸癌時,多半屬於末期,不僅腫瘤面積較大,也比較容易發生轉移,這代表酒精不但會引起頭頸癌的形成,也可能會促進頭頸癌的生長及轉移。

*新頭殼提醒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