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交通相關的部分學者,紛紛以軌道建設將造成財政負擔為由,以甚為強烈的方式,企圖阻止桃園鐵路地下化以及台中的軌道建設⋯⋯等,攸關桃園與中彰民眾民生利益的重大建設。

軌道建設是否合宜,本來就見仁見智,沒有定論。表面上看,這些學者似乎是就事論事,秉公之言,但實情真是如此嗎?

從年初林佳龍接任交通部以來,面對交通部過往的許多事件,都採取勿枉勿縱以及公開透明的方式,將所有的調查報告及相關細節毫無遮掩的公諸社會大眾,從普悠瑪⋯⋯到南方澳大橋事件都是如此 ,因此儘管交通部的發生的事情一條大過一條,林佳龍不僅安坐其位,還獲得網路鄉民及社會大眾高度支持。

但也因此,林佳龍恐怕已經侵犯到過去交通幫的許多核心利益而不自知,比如橋梁檢測工程或是產學合作計畫,過去得標者往往是同一群人,林佳龍將所有調查報告就這樣大喇喇的予以公布,毫不遮掩,這讓很多過去的「交通人」無法接受,恐怕這才是這次大反彈的真正原因吧?!

舉例來說,這次反對最為激烈的張姓學者,只要查詢其學術經歷,就會發現他最近的期刊與研討會論文,都是跟道路交通有關,從未有過對軌道與鐵路建設相關的研究,請問一個對軌道建設完全沒有研究的學者,卻侈言阻止攸關桃園與中彰地區人民生計的軌道建設計劃,這不是很荒謬嗎?

文/江欽權(公部門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