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迎來冬季,近幾週北台灣受東北風影響,添了不少涼意,而換季之餘,傳染病也悄悄跟著換季!《新頭殼》整理流行性感冒、哮吼、急性腸胃炎這三大秋冬常見傳染病,提醒民眾要特別留意,並謹記「勤洗手、戴口罩」等原則,也要記得一有症狀就要儘速就醫!

一、流行性感冒:

疾管署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流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歷來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流感病毒有A、B及C型,A型和B型且幾乎每年引起季節性的流行,C型則以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為表現。

流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等M高危險群的病患,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其他還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腦炎、心肌炎。

常見合併症有:

1、中耳炎:高燒不退(超過三天以上)耳朵流膿液、耳鳴、耳痛、幼兒常見煩燥、搔抓耳朵情形

2、鼻竇炎:流鼻涕超過十天沒有改善跡象,且有黃綠色的濃稠鼻涕伴隨咳嗽,嚴重會有鼻塞頭痛

3、肺炎:高燒不退且咳嗽加劇,呼吸急促,食慾減退

4、腦膜炎:頸部僵硬,劇烈頭痛、嘔吐、畏光、持續高燒、甚至意識不清楚

流行感冒與一般感冒的差別 圖:疾管署/提供

二、急性腸胃炎:

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不振或發燒,病毒性腸胃炎是指由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腸胃炎,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均可能導致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 

病毒性腸胃炎的發生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且每種病毒有其季節特性,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在一年當中較冷的月份發生(11月至隔年3月),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

疾管署表示,病毒性腸胃炎及諾羅病毒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像是食用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與病人分享食物、飲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等,皆可能受到感染。

三、呼吸道感染:

*哮吼:

衛福部豐原醫院在《衛教資訊》表示,哮吼是一種常見的兒童上呼吸道阻塞疾病,引起幼兒聲音沙啞、似狗吠聲咳嗽、吸氣喘鳴聲、及呼吸窘迫症狀,包含急性喉頭氣管炎,痙攣性哮吼,急性細菌性氣管炎等都可能引起哮吼。

病毒感染是引起哮吼最常見的原因,病毒性哮吼好發於6個月-5歲幼兒,平均年齡18月,且易發於晚秋及早冬。

哮吼還可以分為病毒性哮吼和細菌性哮吼:

病毒性哮吼:
常發生在3個月至3歲的小孩,初期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咳嗽、流鼻水、發燒,典型症狀為聲音沙啞、狗吠式的咳嗽、輕到中度的吸氣喘鳴聲,不會有吞嚥困難。在較小的小孩身上可以看見胸骨上端、肋間或是肋緣凹陷等呼吸道阻塞現象。

細菌性哮吼:
常發生在3個月至3歲的小孩,初期症狀類似,但病程進展的速度可能較快,嚴重時會有吞嚥困難,病容較明顯,常常需要住院觀察治療。

*細支氣管炎:

國健署表示,多發生於兩歲以下的幼兒,為病毒感染引起細小氣管發炎阻塞所導致的症狀。主要的病毒之一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症狀開始像一般的感冒,隨後出現呼吸急促、哮喘、厭食等現象,有些會有嘔吐、腹瀉,大多數約一週左右會改善,若出現呼吸變快、合併胸部凹陷、鼻孔隨著呼吸而搧動、無法進食時,有必要安排住院,給予氧氣和點滴注射。

*肺炎:

初期與感冒的症狀相似,不過肺炎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像是發燒較高、較多天,呼吸急促、疲倦、胸痛、胸凹等。

疾管署建議,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平時養成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有呼吸道症狀者戴口罩,以及注意打噴嚏時用衛生紙、手帕或用衣袖遮住口鼻,使用後之衛生紙要丟至垃圾桶,與其他人交談時儘量保持適當距離,如出現症狀應儘速就近就醫,生病在家休養,儘量不上班、不上課等,這些習慣若能於平時推動並落實,均有助於降低傳染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