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六都春秋》同意轉載

台灣駐日本大阪辦事處福岡分處十月四日在國慶酒會上公開展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副首相麻生太郎的賀電,賀電以正式國號「中華民國」來稱呼台灣,但隨即遭日本官房副長官公開否認首相府曾發出此一賀電。外交部指出駐福岡辦事處乃接獲長期信任的政壇友人轉交日方私下致意之賀電,駐日代表謝長廷更是強調確實收到賀電,也體諒日方在「中國凡事抗議」的壓力下必須採取的對應。整件事情撲朔迷離,讓人不禁猜測接下來的台日關係將有何變化。

印太地區外交動盪 台日民間交流熱絡

翻開台灣的外交史,自1970年代開始受冷戰局勢衝擊與退出聯合國之影響,短短兩年內將近30個國家相繼與台斷交,自此後便一路在國際外交上飽受中國的威嚇打壓與經濟掠奪戰術之苦,既之,外交國逐漸減少。今年9月中國在太平洋群島中大動作地挖走台灣兩個邦交國,嚴重破壞印太地區的穩定。台灣面臨外交上的困境,而同屬於印太地區的姊妹國日本也受到威脅,那麼它又如何反應?

基本上,台灣與日本自1972年斷交以來,台日雙方以社會推動政府的形式,開展出兩國一種新穎與彈性的關係,由民間主導的集合體自發性地擴展開來,進而推動政府間實質的交往。日本的交流協會改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灣的亞東關係協會改稱「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是一大的質變。2016年蔡英文勝選後,日本戰後最親台的首相安倍晉三之胞弟岸信夫率領日本自民黨眾議員代表團訪台與蔡總統會面。2017年日本總務省副大臣赤間二郎訪台主持活動,達到44年來台日官方交流的最高層級。

圖為2017年日本總務省副大臣赤間二郎訪台主持活動現場畫面。圖:影片畫面

安倍示好展開中日新紀元 「堆積木」方式鞏固經貿

只是,好景不常。這種理應順利步上軌道的台日關係卻在安倍與李克強的會談中所拋出「僅與台灣保持民間往來」而變了調。由於地緣關係,日本在外交上必然受制於中國;它必須不斷地調整對外策略以尋求和平。安倍近年來數度向中國示好,明顯意圖把日本的重新從美國的保護傘下拉回來,並趁歐巴馬進行重返亞太與太平洋經貿夥伴關係(TPP)佈局之際,大推「價值觀外交」以建立日本在區域的主導地位,與戰略重心轉移後的美國保持同一步調。2019年大阪G20上安倍與習近平雙雙登場,宣示中日關係的新紀元。

經貿合作成為使中日關係升溫的實際手段。北京在美中貿易戰中屢次挫折而以經濟加惠日本成為有效的外交槓桿,日本自然相應歡迎「一帶一路」以期雙贏,也藉此脫離完全由美國主導的經貿體系,趨向自立外交。但台日互為緊密貿易夥伴,安倍勢必要避開中國過度的干涉,轉而以「堆積木」方式強固雙邊的經貿基礎。

日本積極維護兩岸現狀 共處平衡大國的海島小國

現實上日本基於「一個中國」的前提無法與台灣發展正式關係,但無論在地理位置和經貿交流上,日本都對台灣的安全萬分關注。與其說日本支持台灣,不如說日本基於國家利益積極維護兩岸的現狀。於是,東京一下子強調重返亞太戰略,一下子又歡迎改善日中關係。近年來日本在美中博弈中擺盪,其策略內涵深值省思。準此,一方面,友好的中日關係是安倍掙脫美國,形成新槓桿的有效籌碼;然另方面,基於傳統情感、安全防禦、經貿需求,安倍必然也需維持台日緊密而特殊的檯面下交情。安倍透過影片公開祝賀中共建政70周年,而其母親與胞弟卻旋即公開出席東京的中華民國國慶酒會,隨後,台日兩國元首分別在不到一週之間相互親切慰問風災。「能做不能說」的交往原則隱然成為雙方互動順暢的密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慶賀中國建國七十周年。圖:影片畫面

台灣和日本都是周旋於美中二霸賽局間的棋子,台日都須要看清了自己與彼此的位置而巧妙地建立各種因應勢局的交流與互助機制;並且只有不斷變化姿態,才能在夾縫中掌握利多。平衡大國,才能共同為小國謀求最大的福利。深信身為亞洲最先進國的日本,同時也是台灣最友好的姊妹國,不會不懂其中門道;但終究「做而不說,貫徹始終」才能有效地體現日本對台灣的實質回饋,並確保雙方共享的特殊之情誼與利益,更進一步深化與升級。

文/廖雨詩(台灣發展與文化交流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