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伴侶治療專家Sue Johnson博士提過,愛情關係要能長久的要訣是:(1)學會有效處理差異與衝突;(2)經營伴侶間情緒的安全感與親密感;(3)從安全健康的依附關係中發展自我。要能實踐這三件事,伴侶間能否建立情感連結與回應,會是關鍵因素。當伴侶間的情感連結受阻,往往會讓焦慮不安侷限視野,看不見彼此的善意或需求,聚焦放大失去關係的線索,於是一方可能開始想緊緊追著討愛的證明,卻總是無法感到安心,另一方可能因害怕失去空間或無法使對方滿意而開始逃離,卻又驗證對方擔心失去關係的假設,形成惡性循環。

那麼,如何促進關係間的情感連結與回應呢?我們可以從覺察以下三個條件開始。

1.可及性 (Accessibility):我能找到對方嗎?

知道彼此能得到對方的注意力,彼此在對方心中的距離是親近的、重要的,能分享深層感受,不感到孤單或被隔離在外。即使仍感到有些不安,能願意嘗試對彼此敞開心房。

2.回應性 (Responsiveness):我能相信,對方會回應我的感受嗎?

知道彼此需要情感支持時,對方能夠回應情緒或陪伴,即使可能有意見不合或衝突時,仍能相信彼此能修復與和好,也相信彼此在對方心中是重要的。

3.投入性 (Engagement):對方會珍惜我,陪在我身邊嗎?

知道彼此投入情感與心力在對方身上,在乎彼此的感受,對彼此感情有信心。

我們可以想想對伴侶的可及性、回應性及投入性的感受如何,甚至聊聊彼此對關係的安全感與親密感受。歷程保持開放、好奇的態度,避免將分享視為檢討或批評,而是通往更了解彼此與親密的道路。當我們在關係中越能安心、自在,我們越能彼此依靠信賴。

文:洪千惠臨床心理師/臺灣大學心輔中心 FB粉專: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洪千惠臨床心理師。   圖 : 洪千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