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3日電)因網路快速消費,加上衣物修改師傅日漸減少,造成舊衣回收量連年增長,但未能回收的衣服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有社會企業計畫增加改衣師傅人力,並改變民眾的消費行為。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台舊衣回收量民國105年為4893萬5613公斤、106年達6321萬1098公斤、107年7031萬1081公斤,連年成長,而今年1至6月已經回收3762萬5818公斤;主要回收來源為舊衣回收箱和清潔隊。

長期關注舊衣回收系統的社會企業、田野間再新設計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楊秉勳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民眾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在網路購物買衣服,因為不合身或材質差,可能穿1、2次就不願再穿,除了浪費,也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

楊秉勳說,過去工作室與許多公司合作或是開工作坊,教民眾修改自己的舊衣,或是把衣服改造成其他如手提袋、皮包等各類製品,近兩年來已經超過1000名民眾參與;現在希望能倡導,讓更多人學會怎麼延續衣服的壽命。

楊秉勳指出,過去民眾如果有修補衣服的需求,都會拿衣服給坊間的個體戶修改,但現在若是直接上網查詢,會發現資訊非常混亂,因為大多個體戶、修改阿姨們並不擅長網路,加上年紀漸長,又沒有新血加入,很有可能5到10年內這些修改工作室會陸續關門,以台北、新北最為嚴重。

楊秉勳表示,今年透過募資,希望打造一個線上平台,讓仍然有在執業的改衣師傅登記,供民眾查詢;另外,工作室將與生產工業縫紉機聞名全球的上市企業高林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附設基金會合作,特別針對中壯年婦女、女性更生人、家暴受虐者、居家照顧者等,建立培訓系統。

楊秉勳強調,因為現在回收舊衣的利潤不佳,許多廠商已經不願經營,加上衣服的材質已轉向聚酯纖維,不僅排碳量是棉花的3倍,甚至連洗衣都會有微塑膠排向大海,因此希望能從源頭減量,改變消費行為,延長紡織品的生命周期。(編輯:唐聲揚)1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