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都有尿失禁的困擾,然而坊間卻常有為改善此狀況而少喝水的說法,這是真的嗎?國健署今(18)日發文破解此迷思,指出尿失禁與喝水量無直接關聯,避免尿失禁首先應成不憋尿的習慣,且飲水習慣應為「少量多次」,建議4小時內不要超過600cc。

國健署指出,尿失禁雖然只是一種症狀,但同時也涉及個人衛生及社交問題,女性因為先天尿道短,若加上多次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使得約有60% 45 歲以上曾經懷孕生產過的婦女,因年齡漸長,肌肉支持力降低,而有過尿失禁、頻尿及尿急症狀。

然而破解尿失禁的方法,並不是坊間流傳的少喝水,而應首重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喝水時應該「少量多次」,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4小時內不要超過600cc,每天喝水總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且夜間喝水不宜過量。

國健署說明,憋尿是造成尿失禁的主因,建議養成定期排尿習慣,白天每2小時就上一次廁所,即使沒有尿意也要去上,一天最好能排尿8至10次。

此外,國健署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多做凱格爾運動、練習提肛運動來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改善尿失禁,若症狀未改善,則應該尋求泌尿專科醫師協助,評估以藥物、荷爾蒙或是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