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本世紀迅速崛起,超越摩托羅拉等昔日巨擘,躍居全球電信設備霸主。隨著美國加強圍堵,華為被控抄襲竊密的紀錄重新被檢視,為求成功不擇手段的企業文化也漸為人所知。

華為1987年創立,從販售電信交換機起家,20世紀末在中國通訊裝置市場站穩腳步。邁入21世紀,華為起初低調拓展海外市場,隨著通訊網路升級換代,華為日益茁壯,如今成為年營收逾1000億美元、全球雇用逾18萬人的大廠,被認為在5G網路技術開發上領先群雄。

不過,華為崛起歷程屢屢和抄襲與竊密扯上關係,多次和同業對簿公堂。華爾街日報今天刊出長篇報導,從官司爭議、前員工、合作與競爭方說法,描繪出華為為競爭不顧道德的企業文化。

據報導,華為被控竊密的目標廣泛,不僅思科(Cisco)等同業曾受害,西雅圖一名安親班老師也指控華為盜用他創作的音樂作為鈴聲。根據訴訟文件,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多年前在摩托羅拉(Motorola)任職的一名親戚,被控將摩托羅拉機密資料帶到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會議。

隨著美中科技競爭白熱化,華府以威脅國安為由加強對華為施壓,設法切斷美國廠商向華為供應關鍵技術與零組件。美方認為,華為與其他中國企業都須遵從北京指令,尤其華為執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牛耳,成為中共手中強大的工具。

華為堅稱不替任何政府從事間諜行為,並指美方未出示任何華為涉及網路間諜的證據。

報導引述匿名官員說法指出,美國政府直到近幾個月才集中火力對付華為,而美國企業為中國生意著想,原本也沒有很想要政府反制。美方反應慢半拍,使華為這些年無論技術與國際影響力都不斷提升。

2002年起在華為瑞典辦公室擔任約聘工程師約一年的李德(Robert Read)表示,華為當時投入所有資源竊取技術,「你甚至要偷來主機板,供他們逆向工程使用」。

李德提到,華為當年在斯德哥爾摩的辦公室,以嚴密保全的地下室存放外國製設備,有些設備運往中國由工程師拆解。華為帝國分布各地的辦公室都有這類密室。在職與卸任美方官員指出,華為在德州等地的據點建有美籍員工不得出入的隱密房間。

2003年1月,思科指控華為抄襲軟體與說明書,是華為首度在國際市場面臨重大竊密指控。根據訴訟文件,華為當時連思科軟體的瑕疵也照抄不誤。華為最終坦承抄襲「部分」思科路由器軟體,2004年7月與思科達成和解。

隨著3G取代2G網路,邁入智慧型手機時代,華為展現長足進展,2010年全球市占率達18%,是5年前的3倍。華為此時也已超越昔日霸主摩托羅拉,拿下愈來愈多標案,2009年在挪威奧斯陸布建全球首個4G網路,並同時展開5G網路研究。

眼見華為勢不可擋,逐一超越西方科技廠商,美國開始出手反擊。

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初,美國官員說服電信商AT&T放棄將4G網路標案授予華為的協議。華府開始派官員到關島、日本等地,勸告盟友與華為保持距離。2012年,美國國會發表報告,將華為貼上「國安威脅」標籤。

但這一切都不足以阻擋華為在美國以外市場和5G網路發展攻城掠地。

德國資料分析公司IPlytics指出,截至今年4月,華為5G網路發展從標準制定提案貢獻度,到公司代表出席全球標準制定會議數量,幾乎每個類別都是全球排名第一。

儘管如此,華為仍擺脫不了竊密疑雲。報導引述在職與前任華為員工說法指出,華為十分要求員工使命必達,任正非曾在華為內部通訊中將拓展全球版圖形容為作戰。華為中國工程師反覆透過視訊會議與電郵「友善提醒」,催促海外員工取得包含機密訊息在內的外國資料。

美國檢方指出,2013年5月,華為駐美工程師奉命竊取T-Mobile美國公司用來測試智慧型手機觸控反應的機械裝置技術。2014年9月,T-Mobile控告華為竊取商業機密。2017年,陪審團認定華為違約,須向T-Mobile賠償480萬美元。

今年1月,美國檢方以T-Mobile在上述官司所提相同指控對華為提告,追究刑事責任。

華為努力捍衛清白之際再陷風波,遭加州新創晶片公司CNEX Labs指控竊取商業機密。4月開庭時,CNEX方面指控華為工程師兩年多前假冒客戶,竊取CNEX用來管理人工智慧生成資料的固態硬碟(SSD)存取技術,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被控參與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