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美中貿易紛爭由關稅戰擴大至科技戰、學者認為,比起提高關稅成本,使華為「斷鏈」無疑對中國是更大打擊,但此舉也恐擴大全球半導體產業衰退幅度,美企也將付出代價。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認為,美國此次打擊華為的措施,一定會相當程度衝擊美國半導體業的業績表現,統計2016至2018年,美國重要的半導體企業在中國業務比重平均達35%至37%,占比不低,個別企業如高通,比重還高達57%至67%。

劉佩真指出,禁售貨品、軟體或科技給華為,美國企業本身勢必會付出相當代價,進而影響整體半導體產業發展。綜合主要預測機構的看法,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將比去年衰退1%至9%,隨美國下令禁售華為零組件,衰退幅度有可能再擴大。讓原本就因蘋果iPhone銷售下滑而衰退的半導體業前景,帶來更大變數。

劉佩真說,邁入新興科技發展的關鍵時刻,比起縮減貿易逆差,目前看來,美中兩強更為重視科技間戰爭;加徵關稅只是使成本上升,但出口禁令則直接可能造成華為供應鏈中斷,危及公司營運。美國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壓制中國整體科技業發展速度,突破中國以大量政策補貼、竊取專利等方式所扶持起的科技產業。

另一方面,美對華為下達禁售令,也使得夾在美中之間的各國企業,隱隱浮現靠邊站的壓力。劉佩真指出,從華為自行公布的92家主要供應商名單來看,最多就是美企與中企,接下來是日本,再來是台灣。目前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英國半導體設計軟體公司「安謀控股」(ARM)已加入禁售行列,預估美國若要加大禁售力道,下一波壓力將落在台灣及韓國身上。

她認為,預估對韓國的壓力將鎖定其記憶體強項,對台灣則是鎖定晶圓代工,尤其華為自行開發的麒麟晶片,正是採用台積電最先進的7奈米製程,在三星等其他廠商7奈米製程落後台積電狀態下,台積電為華為重要供應鏈的一環。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表示,韓國好不容易在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風波後,漸漸與中國修補關係,若主動表態響應華為禁令,可能使兩國關係雪上加霜。

孫明德說,對台、韓廠商來說,中國都是無法放棄的大市場,若主動配合美方,到時候美中床頭吵架、床尾和,又得面臨遭中國報復的風險;因此,比起日本等國的華為供應商,台、韓科技大廠動作會較為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