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與中共體制內政改的學者吳國光18日在研討會指出,六四前夕,中共內部曾發生一場由鄧小平授意的軍事政變,斷絕走向民主化的道路。此觀點引起當年六四參與者的現場論戰。

華人民主書院和香港支聯會於台北舉辦的「六四事件30週年-中國民主運動的價值更新與路徑探索」研討會,會議持續兩天半。吳國光在18日在會上發表「1989天安門政變:假設、證據與分析」研究時,做了上述表示。

吳國光是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政治學暨歷史學講座教授,1980年代曾參與中共體制內改革,擔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研究員,參與起草中共13大報告,六四前夕赴美進修,轉入學界。

吳國光在演講時指出,1989年4月到6月,中共高層在調兵和戒嚴的決策過程中,曾多次在鄧小平的授意下,排除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趙紫陽,並迫使趙紫陽下台,扶持江澤民接班,改組了中共政治局常委。

吳國光表示,從調動軍隊、撤換領導人到任命新領導人,整個過程就是一場「軍事政變」,而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握有軍權的鄧小平,是軍事政變得以成功的關鍵。

吳國光指出,鄧小平是典型的「軍事型政治人物」(soldier politician),「以政治家示人,以軍人做本質」,這樣的身分讓他得以藉由軍事實力撤換趙紫陽,並以軍隊鎮壓廣場上的群眾,以及體制內同情運動的溫和派,最終「打掉體制內外,中國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然而,此論點卻不為現場多位六四參與者認同。有聽眾質疑,中共並非依據成文法運作的政權,不存在軍事政變的判斷前提;更質疑吳國光是「當年的改革派人士,還抱有當年的情懷」。

曾參加學運的作家王超華也質疑,經常被拿來和六四對比的顏色革命,難道也落入政變模式嗎?對此,吳國光回應,顏色革命是針對政權的,或許可以和天安門運動對比,但不能說明趙紫陽的下台。

他澄清,自己說天安門事件中有軍事政變,並不因此否認軍事鎮壓的存在;有領導人更替,並不表示沒有學生運動。1989年除了學生與鄧小平的互動外,還有其他因素,這兩者是互補的。

他強調,提出1989年中國有軍事政變,並不是要貶低六四的意義,而是要指出以往較少被關注的視角。

吳國光表示,自己當年的經歷,在這個場合裡似乎是個原罪,「講話就代表黨內改革派」;但他希望能夠就事論事,也認為六四的研究應該能容納各種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