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專法通過,以「我的蟻人父親」書寫同志身分與親族關係的謝凱特受訪說,當同性結婚不再是個事件,而是變成社會的日常,更彰顯每個人都是普通且平等的價值。

立院108年5月17日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規定相同性別2人可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

寫下「我的蟻人父親」的作家謝凱特,之前多是創作小說,回到散文書寫,企圖以個人的成長史為眼,爬梳家族史,照看同志身分與親人相處時形成的張力。

謝凱特受訪時告訴中央社記者,同婚專法通過之後有兩件事是他關注的。首先是同性終於爭取到應該有的權利結婚。不過,回到人的本身去思考,結婚代表兩個人對人生階段的新決定,是更緊密的連結跟約束力的里程碑。

再來,同志會更直接需要開誠布公面對周遭的人事物,會有更多的同志要面對如何跟不懂同志身分的人溝通,而非只是同溫層間的討論。

謝凱特說,當同志結婚不再是個事件,而是變成這個社會的日常,才會回到人的本質去看,彰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價值。

他舉個有趣的例子說,也許有一天談話性節目,當提到婚姻關係時候的主題,談論家庭與感情關係,除了專家,也許來賓就包括同性婚姻伴侶。那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也表示這樣的社會價值正在重組。

幾年前,他的板模工人父親因病入院開刀,讓他震驚於蒼老的面容,已經不是那個當年雄赳赳的爸爸。他提醒自己,必須埋首整理與家人間的情感癥結,寫出「我的蟻人父親」一書來梳理家族關係,也是釐清他自己與父母、哥哥間的情感連結。

在爬梳自我的情感更迭,發現父母親都沒有變,變的是他,隔著漠然的眼在看著他們。謝凱特重新面對與至親疏離的尷尬緣由,家族中一直存在的疑問,以及他身為一名男同性戀在親族與他成長間產生的漣漪。

謝凱特在書中寫道:「當父親工作時,我安心念書;當他退休時,我忙於工作,在他豢養的家中宇宙頻頻缺席。」

謝凱特說,每次回家跟父親往往說不到幾句話,但彼此都是知道各自的存在,也很有默契的知道他的眉角,父親從不說破也是對他了解的最好印證。

謝凱特解釋,父親出身的年代,可能無法讓他理解與同性相愛的概念,即便社會觀念不斷變化,父親仍選擇不說,卻讓他找尋自我與空間,是對他最大的溫柔,緊密卻不讓人緊繃,依然用低調的方式跟他溝通。

這些年一直有另一半的謝凱特說,拿掉同志的身分,原本生活還是都在那裡,步調都沒有變過。他自己還是喜愛家庭生活的那個普通人,一樣想著晚餐要煮什麼,花時間整理房間,假日可以去哪走走,如常跟左鄰右舍交錯,而那些人或許也只當他是普通人的存在。

幾年前,謝凱特的板模工人父親因病入院開刀,讓他震驚於蒼老的面容,已經不是那個當年雄赳赳的爸爸。他提醒自己,必須埋首整理與家人間的情感癥結,寫出「我的蟻人父親」一書來梳理家族關係,也是釐清他自己與父母、哥哥間的情感連結。   圖:翻攝自謝凱特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