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日前結果出爐,全球總數達4463隻,是從1990年開始有持續紀錄以來首次突破4千大關,其中,台灣擁有全球超過半數的度冬族群,共調查到2407隻,相較去年有明顯增加,但仍少於2017年的2601隻,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環境研究部主任呂翊維研判,數量下跌時應是台灣部分棲地環境不好、食物不足所致。

呂翊維指出,台南、嘉義、高雄是黑面琵鷺在台灣最主要的度冬區,又以台南數量最多有1572隻,占全台65.3%,主要集中在七股、四草地區,嘉義占20.3%,有488隻分布於布袋和鰲鼓濕地,高雄也有245隻,占10.2%,多於茄萣、永安濕地及高屏溪口。

呂翊維提到,從1990年開始有持續紀錄以來,黑面琵鷺數量持續增加,但到2011年台灣數據驟降,從前一年的1280隻降至834隻,引起關注,據說主因是台灣調查的當天氣候不佳,導致個體躲起來沒現身;由於台灣黑面琵鷺數量占比高,也影響到全球數據,從2010年的2314隻跌至2011年1839隻。

直至2017年台灣數量創新高2601隻,不過2018年調查總共有2407隻,又小小銳減,雖然全球數量今年提高,且還在成長當中,但台灣數量去年比前年卻更少。

呂翊維推測,這是因為台灣部分棲地環境不好,食物不足,才會如此,雖說全球黑面琵鷺數量持續增長,但台灣的棲地是否遇到瓶頸,需要未來持續的關注,我們不可因為數量增加而懈怠忽視棲地保育,否則長年經營的保育成果可能因此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