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鬧蛋荒,每天雞蛋缺口大約20萬顆,有媒體指出,因疫苗出包,導致蛋雞感染馬立克病毒,引發百萬隻雛雞死亡,不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也在昨(21)日晚間回應,強調馬立克病損失蛋雞造成缺口時間應在107年3、4月間,與目前缺蛋情形無關,而缺蛋主因,除了去年823水災災損,液蛋業者分食殼蛋市場,以及天氣變化、蛋農避用芬普尼等造成產蛋率下降。

有關媒體報導疫苗出問題,導致大量雞隻暴斃,農委會表示,馬立克疫苗宣稱有問題是在前(106)年10月後,迄雞隻能產蛋可能造成缺蛋的時期應是107年3至4月間,但缺蛋是在107年8月後。防檢局也查近2年之蛋雞入雛量、飼養量、化製量以及疫苗檢定量並無差異。

農委會也請到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教授說明,一般生長約75至90天的蛋中雞才會下放蛋雞場,馬立克病約在90天前後或進入產蛋期才會發病,若106年10月接種失敗,會在107年1、2月出現較大死亡,107年1月接種失敗,則在5月出現較大死亡,蛋農在雞隻死亡後補進小雞,只要養20周左右即可投入生產,故發生馬立克病是事實,但並未造成飼養斷層。

農委會也重申,造成近期缺蛋之原因眾多,依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提供之資料顯示其原因包括水災造成嘉南區蛋中雞及蛋雞災情損失致供應減少、避免芬普尼事件重演,蛋農不敢亂用藥進行蚊、蠅、雞蝨防治致產蛋下降、中南部冬季早晚溫差達10度以上,造成傳統蛋雞舍之蛋雞群緊迫,影響產蛋效能,以及液蛋的需求。

農委會說明,農曆年前雞蛋因產地生產不順利,供應有短缺之情形,今年年1月已有175萬隻新母雞投入生產,較去年同期138萬隻新母雞,增加了37萬隻,為近年來最高數量,目前產地新母雞已持續投入生產,預計3月中旬以後產銷可逐步回穩,至3月底以後整體產銷將可維持穩定。

影響蛋雞產量蛋因素   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供